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分析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分析及应用研究

罗钦达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200

摘要:2019年我国出版了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其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性课文,这也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的设计多种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栏目等相一致,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良好应用活动性课文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分析及教学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分析与应用


前言:新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以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设置了大量而多样的活动性课文,相对于上一版本的人教版课本,新版教材新增课前情境导入阅读栏目、“自学窗”栏目、保留之前的“活动”栏目、“案例”栏目、章末“问题研究”栏目、读图“思考”栏目,活动内容和方式都更加丰富。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教学功能

1.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能帮助学生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必修 1》活动性课文栏目最核心的研究主题之一,通常用生动的事实资料或案例,让学生从表象出发,通过分析、思考逐渐形成人地协调观。

其中“问题研究”栏目对人地协调观的体现尤为突出。例如“地球的大气”一章的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大气污染的严性、环境问题解决的迫切性、持续性,而大气污染的解决过程就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活动过程是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最佳时机。而第二章的“自学窗”栏目“全球合作 保护臭氧层”讲述了世界各国通过全球合作成功保护了臭氧层。第三章“案例”栏目“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警示人类要保护海洋生态。第五章“活动”栏目“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让学生知道了红树林对海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地理教科书中的情境就是与日常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的所有地理事象。《必修 1》地理教材活动性课文中关于学习情境的创设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图文结合。在各类型的活动性课文栏目中都体现出学习情境的创设,尤其每一节“情境导入”栏目都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丰富材料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必修1》活动性课文中的情境分两种,一种是生活情境,抽象程度较低,通常通过贴近生活的地理事物或者真实的地理事件来创设情境,每一节“情境导入”栏目都是生活情境。例如,在学习喀斯特地貌时,引用《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述“峭峰离立,分行竟颖,复见粤西面目......”,并提出问题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那种地貌类型吗?②这类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③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配图选择桂林漓江两岸的地貌景观。学生结合书中的描述及背景图片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和分布马上有了直观的感受,三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相关内容进一步的学习。

二、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应用

1.“情境导入”栏目的应用

恰当运用材料及相对应的问题,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自行探究、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第三章“海水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都知道大海广阔无垠,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但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也屡屡受挫,在 1963 年,美国海军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在海洋中离奇失事,艇毁人亡,损失惨重,大家来看一下视频”,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视频,但不要播放事件原因,让学生心中产生疑问。接着问大家“同学们知道这次事件的原因吗?”学生会有一系列猜测,教师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本节课的内容当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样学生带着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态度进入课堂学习中。

2.“案例”栏目的应用

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在学生学习相关现象或理论之后展示案例,案例是对相关地理现象或者地理原理的印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例如,在学习河流地貌时,学生了解了河流和口段泥沙淤积,多形成地势低平的河口三角洲,学生了解了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但对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没有直观的感受,这个时候让同学们阅读文后案例“年轻的黄河三角洲”,案例中图片和资料清晰展示了黄河三角洲三十年的发展过程,课文中的原理的到了印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3.“自学窗”栏目的应用

“自学窗”栏目,顾名思义为学生自学部分,不做相关教学要求,是原教材中“阅读”栏目。“自学窗”栏目设置在节内容的最后部分,内容通俗易懂且具有趣味性。人教版地理《必修1》共设置“自学窗”栏目10个。“自学窗”栏目在课堂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现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自学窗”栏目应当在学习完本节内容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地理视野,完善认知结构。

(2)科普学科相关知识,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部分自学窗内容讲述地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或者地理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运用,教师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学窗内容的同时,可以添加一些相关科研图片或资料,也可以向学生分享地理专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通过分享培养学生未来进行地理研究的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自学窗“古生物学研究”以及“寻找隐藏在红柳沙包中的环境变化信息”学习过程中,在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地理学研究的方法时,教师进一步分享地理学研究的有趣之处及其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来成为地理学工作者的兴趣。

4.“读图思考”栏目的应用

“读图思考”栏目的在应用过程中,应当先读思考问题再读图。先看问题,就明确了读图的目标;接下来要看图名、地图的名称就是这副图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后看比例尺、图例、注记等,最后看图的主题部分,从图中获取信息。“读图思考”栏目选择地图多为地理统计图,例如等值线图柱状图、折线图和曲线图。这类地图要表达的规律都在图中数据的变化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图上看到的变化用规范的语言总结出来。

5.“活动”栏目的应用

讨论类“活动”栏目开放性较高,多数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地理学语言解决地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讨论类“活动”栏目的应用比较灵活。人教版地理《必修 1》共有讨论类“活动”栏目一处,位于课本第三章第三节,问题难度较小开放程度高。教师在进行讨论类“活动”栏目教学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活动主题涉及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与讨论相关的资料,同时培养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只通过资料讨论相关问题。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到题目中要考察的相关地理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地理视角。还要启发学生分析搜集的资料,从资料中获取验证或者解释相关观点的依据。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互动。第四、讨论过程可以是小组合作,最后分组展示,也可以由教师主导,各位同学自我展示,教师做好引导和总结的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应用来看,如何高效的应用教材中的活动性课文,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优秀教师的必修课,不同类型的活动性课文有不同的教法和用法,但总的来说,提高教师自身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活动性课文课堂应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艳丽,吴洋.“活动性课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6):9-10.

[2]董雅琪.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性课文的分类与功能[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10(0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