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的几点思考

张茹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管理范围、内容也在不断拓展。项目投资的风险逐步上升,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无法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中财务风险管理的缺陷,对此进行合理分析,才能做出最优管理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

引言

项目投资根据投资目标不同,大致可划分为经营性投资项目和公益性投资项目。经营性投资项目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项目,核心是经济效益,优质的经营性投资项目可以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延伸产业链,拓展利润空间,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公益性投资项目则是为在交通、文化、农业等领域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产品而进行的投资项目,核心是社会效益。因此,优化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提升项目投资效益,尤为重要。

1国有企业加强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活动必然会伴随着一定风险,而有效的项目投资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规避这种风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对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企业的投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就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重大投资决策的失误将导致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走向万劫不复之路。而项目投资管理涵盖了企业的市场、技术、经济、生产、研发、财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对企业内外部进行环境分析,识别投资机会,甄别投资方向,确定投资类别;其次估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及各种价值指标,对指标进行评价并确定最优投资方案,在投资过程中进行严格管理,动态评估投资的风险;最后进行投资效果评价,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经过这种严格的项目投资管理工作能大大降低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风险。

1.2能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投资市场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如果仍使用落后的投资管理模式,将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成本高、投资项目风险居高不下,出现大量不良金融资产的概率也大大提升,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有效的项目投资管理可以使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从投资初期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方向对投资市场、投资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和考察,到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到最后的投资项目评价都经过层层把关和筛选,很大程度提高了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加强投资项目管理还可以发现企业中的不合规现象,有利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企业廉政环境,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减少坏账的产生,最终起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

2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

2.1投资项目前风险规避不足

国有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经常由于缺乏丰富的投资经验,导致财务风险规避不足。部分国企在投资项目的前期,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缺陷,导致产生的财务风险无法得到及时的控制,规避风险达不到预期目标。另外,现阶段,国企进行项目投资在准备过程中,协议补充的内容不够完整,没有考虑全面,对于风险产生没有进行有效判断,导致在投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前期预估不足会严重影响项目后期的管理风险。

2.2风险的预估、反应及应对能力较弱

国企的项目投资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投资,对于市场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但是目前国企缺乏高质量的财务风险管理,导致在面对风险时,缺乏有效的预估和应对能力,反应也不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企对于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对投资项目有充分的认识研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且反应速度不够快,容易受到市场的波动影响。国企决策以及处理方式存在缺陷,弱化了投资决策的重要作用,导致内部出现比较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了经济损失。

2.3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不到位

经营性投资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创造和扩大投资效益,但目前多数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控方面着实存有薄弱之处。第一,管控机制不够完善。成本管控涉及企业的投融资、财务、工程、内部审计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遇事共商,数据共享,协同联动,才能取得较好管控效果。第二,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项目成本的管控意识不强,忽视了投资预算对项目成本的控制作用。一些项目在投资预算未明确前就匆匆上马,待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才发现成本失控等问题,此时再来弥补,为时已晚,覆水难收。

3加强国有企业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建议

3.1制定完善投资策略,科学引导投资方向

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应保持投资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将其与政府划分开,明确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不同责任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有效区分。合理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将社会资源同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项目相结合,有效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积极落实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推行承包管理制度,企业要面向全社会进行管理项目招投标,尤其是对于部分重点投资管理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责任制度及会计审查制度。在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有效调节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解决增长热等问题,将管理重心放在企业长远发展中,切实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将国有企业资产投资主体向多样化进行转变,避免出现投资偏差,其关键在于拥有企业独立投资决策权的法人及自然人。就投资主体层次而言,现阶段国有企业投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主体、企业主体、投资主体、个人主体,在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落实改革过程中,要对不同主体的功能及任务进行划分,提高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能力。

3.2增强对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防控机制

国有企业要增强投资风险的管控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可按照以下三个步骤采取对策:一是在投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强大破坏作用,不仅要防止盲目投资一些高风险项目,将国有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以科学有效的决策为指导,进行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发生概率;二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衡量,增强投资风险防控的靶向性,即以折现的资本成本衡量为核心,采用决策树法、敏感性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方法来对投资风险进行具体衡量;三是结合折现的资本成本以及投资风险的具体识别和衡量,结合投资管理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控方法,例如在投资实施阶段,要在选择最佳投资时机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投入期,加速投资资金的回笼速度,降低流动性风险。

结束语

项目投资管理的优劣关乎国有企业对项目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让经营性投资项目更好实现预期效益,要优化项目投资管理决策机制,改进项目投资外部监管,提升项目投资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项目投资实现更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静.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内控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90-91.

  2. 马青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96.

  3. 尚军娅.集团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内控分析[J].时代金融,2020(12):49-50.

  4. 魏木兵.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大众投资指南,2019(24):162,164.

作者简介:张茹(1975.11.6),女,汉族,新疆人,本科,主要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