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陶艺教学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开展小学陶艺教学的策略探究

霍秀研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摘要:在艺术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涂涂画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这是今后美术课程发展的核心目标。将小学美术教学融入陶艺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多种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其在对美的感知中增强表现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小学陶艺;教学;策略探究


艺术是一门互动性很强的艺术课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还能让学生创造出新的艺术元素,对美和未来产生美好的追求,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教育要求下,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结合相关资源,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提高其艺术素养。陶瓷艺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陶艺教学中主动创造

艺术课程是一门集思想观念和艺术灵感于一体的现代课程,肩负着激发学生美术创作兴趣的重要任务。学生对美术课程是否感兴趣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艺术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创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后续实施,教师要结合新的载体和方法,开展美术教育,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萌芽创造新的环境。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着结合陶艺来改变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依靠全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美术知识,运用陶艺来完成美术学习任务。

本文以《三原色》教学为例,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美术创作技巧等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形成积极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良好意识。在教学活动中,结合陶艺,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创作灵感,把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陶艺作品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受陶艺作品的色彩美、线条美和形体美。就拿古典的唐三彩来说,它仅仅依靠三种色彩的相互搭配,就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审美格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唐三彩色彩的配色,从色彩搭配方面积累创作灵感。对紫砂陶艺、石湾陶塑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配色等。把陶艺作为审美材料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炼美术元素,能使美术教学活动朝着更加生动的方向发展。

二、在陶艺教学中分享灵感

在经历本土文化与民族智慧的共同洗礼后,陶艺已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靠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来吸引观众的目光,从而给观众带来美丽的体验。陶瓷相关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角度不同,对材料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不同,得到的灵感也不一样。鼓励学生分享陶艺作品的审美体验,发挥陶艺创作的灵感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地介绍陶艺,鼓励学生在观察陶艺、评价陶艺的过程中积累新的审美经验,以促进学生的艺术创作。

通过对“色纯渐变”的教学,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陶艺作品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视觉经验,使学生了解色彩纯纯渐变的概念,分析色彩纯渐变的艺术效果。此过程中,老师可向学生展示以单色为主色调的紫砂陶艺,及以丰富配色著称的石湾陶塑,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艺术观念。紫、红、黑三色在紫砂陶艺上的运用主要是纯色,一般包括紫、红、黑,整体用色严谨,带有明显的古典气息。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在紫砂陶艺作品中,创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营造不同的艺术意境,紫砂陶艺具有严谨、庄重的特点。但在以多种配色为主要创作手法的石湾陶塑中,学生的审美体验又得到了积累。而在石湾陶塑中,不同作品配色方案不同,色彩纯度渐变手法也不一样。以石湾陶塑中的典型形象“貂蝉”为例,其眼睛洁白,翅膀呈深红色,四蹄乌黑,有明显的压迫感。学生在欣赏这一陶艺作品时,虽不能准确地说出其情感特征,但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经验,直接对作品进行评价。透过观察陶艺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颜色渐变、色彩搭配和色调知识。老师让枯燥的美术理论通过直观的载体来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

三、在陶艺教学中积累经验

陶瓷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陶艺不仅有丰富的写实作品,而且还蕴含着神话故事等内容,可以说,陶艺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有些学生美术创作水平较低,美术知识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积累相应的创作经验,寻找创作灵感,在绘画、手工等方面开拓新的创作思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美术综合表现能力。

通过“想象怪兽”的教学实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陶艺作品,比如中国古典陶艺、青花瓷等,鼓励学生感受到色彩的情感因素。陶艺是我国古代美术创作的一种手段,它包含了绘画、雕塑、篆刻等艺术手法,其创作技巧十分丰富。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陶艺作品来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陶艺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萌发新的美术创作灵感。石湾陶瓷是一种经典陶塑,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神怪形象,如门神、麒麟、夜叉等,形象生动,细节丰富。通过展示相关陶艺作品或图片,鼓励学生对作品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观测过程中,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陶艺作品中鬼魂是青面、张牙舞爪的,面目凶恶;陶艺作品中的神灵是一个充满阴郁和阴郁的神态。陶瓷艺术作品表现了先人的智慧,而学生头脑中的“怪兽”则是基于梦境,由影视作品和个人想象演变而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艺术创作理论与既有灵感相碰撞,用画笔将虚拟形象表现出来,并在此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审美关注点。

四、在陶艺教学中提升素养

无论是观赏还是实践,陶艺对于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在利用陶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将情感教育贯穿始终,围绕文化、情感、技能等教学目标开展陶艺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陶艺创作中积累美术知识,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以课本中有关寓言和神话故事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利用陶艺作品展示寓言与神话故事,以此增强美术作品与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了解文化故事、学习文化故事的习惯和兴趣,使其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传播价值,进而重新定义美术教学活动。以邹知良的作品《点睛之笔》为例,学生已经对“画龙点睛”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其欣赏陶艺作品《点睛之笔》后,其整体的审美又会提升一个层次。在《点睛之笔》作品中,在陶瓷阔口瓶的瓶身上,画家持笔而立,威武的苍龙翱翔于天际,画面的空白部分未以色彩渲染,却营造出了腾云驾雾的灵动气势。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技法、内涵等角度解读陶艺作品,进而形成美术创作意识和创作欲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地方博物馆、陶瓷市场,让学生感受美术元素在艺术作品中的表达,解读美术作品中的奇妙故事,形成丰富的美术情感。

  1. 结语

陶艺在我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作为一种颇具历史韵味的艺术形式,其与雕塑、绘画、手工等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围绕陶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了解美、借鉴美、创作美,从全新的角度分析陶艺的艺术价值,积累更为丰富的美术灵感,提升创作兴趣与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彦飞.新建重庆至黔江铁路长江隧道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1(07):106-110.

[2]李亚文. 肌理装饰在小学中低段陶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3]袁晓丽.传承陶艺文化 提高艺术素养——浅谈小学美术陶艺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求知导刊,2020(18):87-88.

[4]韩振山.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9(25):106.

[5]查华魏. 工作坊教学方式下的小学陶艺特色课程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6]殷姣.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