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操作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浅谈社会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操作与实施

李清才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黄前镇中心小学 271037

摘要: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罗杰斯曾经说过:“学习本身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情感是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以前的教育者只是把情感看做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策略,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把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育的方向目标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涵。因此,在社会课教学中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一样,都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课教学中,只有全面重视各项目标的功能,才能培养情感与认知、感性与理性、情绪与行为的统一,让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从而最终实现社会课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情感教育、社会、教育策略

一、正确处理社会课中情感教育目标与认知目标的关系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忽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情感目标的确定与评价,过分偏重认知目标的教学。实际上,情感是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情感不仅对学生的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起到加强作用,而且还是完善人格形成的主要条件。在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认知领域的培养,而忽略了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学的功能和目标就难以实现。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互为依托的一个整体,而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两个实体,认知产生于情感,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因素不能脱离认知活动而独立存在。情感伴随着认知活动而发生,又反作用于认知。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妥善于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去提高认识水平。具体到社会课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弄清事实,明晓其中的道理、立场、观点等,是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基础;而学生产生的对社会课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则是对社会课中所讲的内容,进行正确和熟练认知的必备条件。

在社会课的教学中,确定情感教育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学生学习社会课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具有适应社会生存的初步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是情感教学的主要目标。情感的发展总是伴随思想活动的:思想支配情感,情感的行为活动又会影响和促进思想的提高。教师就是通过社会课教学,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情感目标的水平分类

思想情感目标水平分类的对象是思想情感的不同层次。所谓“水平层次”主要指思想情感在深刻性的差别。情感目标不能和认知目标那样具体,在分类上也不可能像认知目标那样细致。情感目标的分类,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低到高分成三个层面。

1感知体验:在学习《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课时,教材以不可争议的事实,介绍了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为人类社会所做出的杰出科学贡献,使学生对科学家的动人事迹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听课时认认真真,思考积极深刻,发言争先恐后。课后,有些同学到校图书室积极寻找相关的书籍阅读,并展开议论,畅谈自己的感受,还向别的同学推荐有关的书籍。这样,就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所学课文内容及课文所揭示的深刻内涵就能得到消化吸收,对社会课产生的情感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感知教材,了解和学习教材的内容,就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通过对教材的透彻理解,由此产生了对书中人物的情感共鸣,感知体验从而得到升华。

2价值概念化:当情感的体验达到高峰时,情感就会逐渐走出无意识控制的感情世界而进入理性情感的王国。当人们对某种事物达到信奉的程度时,就会对其进一步得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或抽象出某些具体特征,对事物做出理智的结论式的判断。价值概念化是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看到某些现象有价值之处,从而在与这些现象有关的行为上显示出坚定性。如学生在学习了《我国的资源》、《我国的环境》后,通过自己的评价和分析,认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认定破坏资源环境是一种可耻行为,是违背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应给予坚决斗争的。通过学生知识的迁移内化,价值概念得以形成。

3情感性格化:这是情感目标的最高层次,指在价值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将价值观、情感、态度组合起来,形成整体性的世界观,表现为学生对若干确定的史实、现象进行合理的评判、分析。在此过程中受到情感教育,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情操,其行为也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如:通过学习了《明清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推动社会进步的四大发明》等文章,了解了在反对外敌侵略和科学技术发明方面的历史事实,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对文章所表达深刻含义,进行初步的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价值评判,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真挚感情,进而形成爱国主义的人生观,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

感知体验、价值概念化、情感性格化三个层次是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每课内容的教学要实现何等层次的目标,要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要符合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情感性格化”目标,不像“感知体验”目标那样,可以迅速实现,情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求之过急,一蹴而就。

三、情感教育目标的实施

如何建立良好的目标控制与实施机制,确保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呢?我认为,应做到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巧妙抓住有助于实现预定的情感目标的知识点。社会课中,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根据教学大纲和情感目标各类别的要求,要选择最易引起认识兴趣,易于触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大教育家孔子》、《军事家和史学家》《两位闻名于世的医学家》等文章时,结合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状况,加以对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好知识、为祖国振兴而拼搏的美好愿望。

二是适时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分析、思考的余地,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认知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在讲授《明清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一课时,我用录音、录像和电影视频等方法帮助教学,让学生了解明清时候郑成功、康熙帝维护国家尊严和统一而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事实。教学时以激情为主线,设计几个问题,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共鸣,进面体会郑成功、康熙被尊为民族英雄的原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深厚情感。

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领悟感情。讲课时,要以情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等,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要注意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具体直观地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音、录像、电影视频、网络平台等),为学生描绘出书中人物或事件所处的情境,表达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使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把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迁移,是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如讲授《泰山和黄山》一文时,教师可用描绘泰山、黄山的自然风光幻灯片或录像等方式导人新课,并结合有关材料,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述泰山和黄山的美丽风光。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由此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实现当课堂的教学目标。

总之,要顺利地实现社会课的情感教育目标,首先教师心中要有个目标,树立情感教学的意识以教育目的为指针,构建情感目标层次,采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情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学生认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情感才会更加丰富和纯净,学生的人格特点才能得以逐渐完善,最终达到社会课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思考[J]. 孙丽萍.  中华少年.  2019(15)
[2]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加强情感教育[J]. 何芹.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15)
[3]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分析[J]. 鄢美芬.  新课程导学.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