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VAS评分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 VAS 评分的影响研究

陈晓霞 刘亚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378




【摘要】目的: 分析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9年1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行穴位贴敷治疗,一组设为观察组,实行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5d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情况及疼痛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艾灸;穴位贴敷;髋关节置换术;患肢肿胀;VAS评分

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能够减轻髋关节疼痛、矫正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外科手术,对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气虚血瘀、加重肿胀及疼痛感明显等表现,严重者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病理反应,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1]。目前在其术后采用介入治疗,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部分药物价格较贵并存在一定副作用。中医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的干预原则是散寒温阳、益气温经,根据中医理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采用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技术,本文通过其联合方法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分析其联合后的效果,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9例,其中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21例,年龄范围介于55~80岁,平均年龄(67.5±8.90)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20例,年龄范围介于58~82岁,平均年龄(70.9±9.52)岁。

纳入标准:(1)本次实践经伦理委员会同意;(2)经临床证实为符合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且无DVT情况;(3)患者知情下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体质患者,临床资料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2];(2)穴位皮肤创伤性损伤,且出现严重性心肾脏功能受损患者;(3)精神、语言障碍患者遵医嘱性较差,中途退出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穴位贴敷治疗,中药方:取吴茱萸、肉桂和川芎1:1:1的比例研磨成粉状后混合,并使用温水调和成糊状置于无纺布胶布之上,主要制作成直径、厚度分别为 1.5cm和 0.5cm的药饼,贴敷并固定于涌泉穴,时间持续4~6h,1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术后 24 h开展艾灸干预,以涌泉穴为主穴位,点燃艾条后将其插入艾灸盒,使用固定带在涌泉穴处固定艾灸盒行温和灸处理,每次艾灸时间为 5~7min,以艾灸穴位皮肤处有温热、皮肤发红及红晕为宜,每日干预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 4 周。

1.3疗效观察及评判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5d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患肢肿胀情况分别于术后3d、5d定期通过同一软尺测量大腿周径,将患肢伸直并在髌骨上缘10cm处用笔划2条肢体垂直的平行线,并将软尺绕肢体一周后记录测量值。疼痛评分采用直观模拟评分(VAS)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与疼痛呈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c2 检验,差异则表示为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d、5d患肢肿胀情况、VAS评分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5d患肢肿胀情况结果(`X±S,cm)

组别

例数

3d

5d

观察组

39

33.59±3.45

29.67±4.28

对照组

39

37.90±4.57

35.48±3.61

t


4.701

6.480

P


0.001

0.001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d、5d VAS评分结果(`X±S,分)

组别

例数

3d

5d

观察组

39

4.62±0.41

2.08±0.57

对照组

39

7.51±1.36

4.50±0.31

t


12.706

23.929

P


0.001

0.001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各种骨科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手术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医理论认为,患者年老体弱,加之手术中气血不畅,导致手术后血运缓慢,瘀血阻络,血回流受阻,水液外溢,从而出现下肢肿胀,治此应以温阳补气、散寒、温通经络为宜。本文通过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中医学发现涌泉穴作用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涌泉穴是十二经脉中足少阴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于脚底,位于足心前方1/3处的位置,在《黄帝内经》中称为肾涌泉穴,涌泉足心并灌溉四肢,从而达到缓解肿胀的效果。据药物研究,药物刺激涌泉穴可实现从下到上对肾、肾经、人体整体调控性和治疗作用。温和灸的温热能有效增加静脉血流量,保证远端静脉正常回流,从而达到活血化瘀、促血液循环的效果,进而刺激生理功能,解除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从而减轻患肢疼痛感,达到防瘀、消肿的目的,降低DVT风险发生[3]。穴位贴敷中由川芎、肉桂、吴茱萸三味药按平均比例制成的活血通络散,具有活血通络、温阳散寒的作用,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左右下,有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促进消退肿痛及缓解疼痛感,值得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芬芳.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2):106-107.

[2]黄俐敏,林锦芝,严灿英.艾灸涌泉穴联合冰敷干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观察[J].云南医药,2021,42(01):65-67.

[3] 温惠芬,李琼仲,方刚妹,等. 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VAS评分的影响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64-67.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陈晓霞(1989.0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人,学历:本科;学位:学士学位;现有职称:初级护师;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