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中足月儿和早产儿关于排尿方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新生儿中足月儿和早产儿关于排尿方式的研究

魏雪静

柘城县人民医院 476200

摘要:新生儿膀肤功能障碍的诊断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发育正常的足月儿尚未完全建立排尿方式的各种参数,早产儿的各种尿动力学参数也不十分清楚。然而,新生儿排尿异常诊断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新生儿正常排尿参数尚未建立起来,新生儿排尿异常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无自主排尿能力等。

关键词:新生儿;早产;排尿

1 前言

胎儿自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为新生儿。其正常体重范围在3000-4000g之间,低于2500g为未成熟儿。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而早产儿则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出生时足月儿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应等。对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原始反射越难引出,且反射消失越晚,说明早产儿神经系统的成熟度与胎龄密切相关。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明显较足月儿差。出生后新生儿24h内即开始排尿,若24h之后才开始排尿或第1周内每天排尿达30次以上,则视为异常。

2 常规

尿液经肾脏形成后经输尿管贮存于膀肤中,一定量后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尿。尿液在膀肤中贮存到一定量后,膀肤扩张至膀肤壁受牵张,壁内牵张感受器产生充胀感觉,引发原发性刺激。但是,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

新生儿排尿量变化较大,每次排尿量不均衡,似乎与排尿反射是由于膀肤容量达一定限度而引起的简单脊髓反射理论相违背。新生儿开始排尿时的膀胧容量可从其功能性膀耽容量30%到100%变化不等,其变化原因并不清楚,但新生儿睡觉之后开始排尿的膀肤容量则会升高。研究观察显示,新生儿及1岁之内的婴幼儿每次排尿并不均能完全排空膀肤,但每4h至少排空一次。新生儿期至2岁之前,残余尿量平均约(4-5)ml,多持续不变。3岁儿童平均残余尿量约为Oml,能够完全排空膀肤,获得尿控能力。

3 讨论

尿液经肾脏形成后经输尿管贮存于膀肤中,一定量后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尿。尿液在膀肤中贮存到一定量后,膀肤扩张至膀肤壁受牵张,壁内牵张感受器产生充胀感觉,引发原发性刺激。但是,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反射活动。

量少、频繁、每次尿量不一、多残留残余尿是1岁之内婴幼儿自由排尿的主要特征,是由其生理学机制不协调所致。考虑到新生儿出生前2d尚未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及各种排尿参数变化较大,本研究选取3-7d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3.1足月儿与早产儿发育的不同

足月儿指胎龄≥37周并<42周,出生体重≥2500g并<4000g,而早产儿则指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生后数月后一些原始反射即逐渐消失,与足月儿比较,早产儿原始反射较难引出,且消失越晚,胎龄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密切相关,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足月儿。

3.2膀肤功能的发育

1岁之内的儿童膀肤容量并不随年龄或体重呈线性增长。膀肤容量快速增长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出生前后,增长约为4倍,但体重仅增长3倍。孕32周的早产儿自由排尿观察发现,膀肤平均容量约为12m1,这与本研究中观察的早产儿(孕32.5周)平均每次排尿量为ll.lml的结果相符。3月龄足月儿的平均膀肤容量为52m1,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足月儿平均每次排尿量约为19.8m1,介于孕32周早产儿与3月龄足月儿的平均膀肤容量之间。第二阶段为膀肤获得控制排尿能力的年龄,约在3岁左右。此阶段膀肤容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夜晚不再尿床或已获得控尿能力,夜晚不排尿导致膀胧容量不断增加。同时,导致膀肤输尿管返流患儿及后尿道瓣膜男性患儿膀肤容量增加的原因是夜间膀胧容量的增加。健康儿童经坐便训练后其功能性膀肤容量增加的决定因素是夜间膀肤容量0-1岁之内膀胧容量发育和年龄(岁)并不呈线性增长关系,作者导师在先前研究中发现,新生儿膀肤容量和月龄呈一定关系,膀肤容量(ml)=25+(月龄x3 )能较好预测新生儿膀肤容量。在较大儿童可以采用公式“预期膀肤容量(ml) =30-t-[年龄(岁)x30”预测膀肤容量。

新生儿排尿量变化较大,每次排尿量不均衡,似乎与排尿反射是由于膀肤容量达一定限度而引起的简单脊髓反射理论相违背。这种现象己在早产儿与足月儿自由排尿观察研究中显示出来,本研究亦说明了这一点,足月儿每次排尿量从3.2m1至47m1不一,早产儿从0.4m1至38.5m1不一。新生儿开始排尿时的膀肤容量可从其功能性膀肤容量的30%到100%变化不等,其变化原因并不清楚,但新生儿睡觉之后开始排尿的膀肤容量则会升高。

婴幼儿排尿的特点是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表现为排尿中断和排尿后残余尿量的增加。Jansson等人研究报道,2岁之内小儿排尿后有残余尿量。在本研究中发现,新生儿排尿表现为间断排尿,足月儿和早产儿均观察到此现象,但早产儿排尿后残余尿量明显高于足月儿,推断早产儿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现象较足月儿更加显著,进一步推测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较足月儿延迟。这种现象同样可在尿动力学检查中观察到,盆底肌电活动在排尿时间断增加,伴逼尿肌压力波动。从出生至3岁儿童自由排尿纵向调查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逼尿肌一括约肌协同失调逐渐消失,经排便训练后将不再出现。

此外,另外一种逼尿肌过度活动形式很可能存在于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20%新生儿在膀肤压力测定中充盈少许液体时出现漏尿,自发性逼尿肌收缩过早。新生儿膀肤压力测定观察到的膀肤容量比自由排尿观察到的膀肤容量还少。以上研究表明,新生儿在排尿反射易在膀肤压力测定中插入导管及注入生理盐水时引发。几个月后逼尿肌过度活动会消失,且膀肤容量增加。此症状似乎与逼尿肌不稳定无关,因为婴幼儿很少出现不稳定膀肤,但可以在逼尿肌不成熟时观察到。本研究没有观察新生儿膀肤压力情况,在以后的研究中会考虑进行。

3. 3神经系统发育在新生儿排尿控制方面的作用

传统观点认为,婴幼儿期膀肤充盈到一定容量时自发引起排尿,膀肤功能不受大脑控制。最近研究报道显示,婴儿出生后大脑即开始影响膀肤排尿反射。绝大多数新生儿排尿前出现觉醒征象即印证了此观点,提示此年龄组婴幼儿连接大脑皮层的反射通路已建立并得到发展。但是,婴幼儿期排尿是受到一定程度的信号影响,既非有意识及随意的。

3.4排尿方式的影响因素

液体输入量、暖箱环境对新生儿每次排尿量、排尿次数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相同时间内新生儿液体输入量越多,排尿量越多,排尿次数越多。有报道称,暖箱造成新生儿排尿量减少,体液蒸发较多。另有报道称,暖箱中湿度亦是影响排尿量的因素之一,湿度越高,相同规格尿垫的重量越重。因此,我们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尽量选择在相同时间内液体摄入量基本一致,且使用相同条件暖箱的新生儿,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对新生儿排尿方式造成的影响。

在之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详细探讨了新生儿排尿方式的影响因素,包括体重/性别、疾病(HIE/胆红素血症/轻度窒息史)、外因(温度/湿度)的影响。

4小结

足月儿与早产儿排尿方式明显不同,在每次排尿量和排尿清醒状态百分比方面,足月儿明显大于早产儿,而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足月儿却明显小于早产儿,推断早产儿膀肤功能发育情况滞后于足月儿,膀胧功能受控制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较足月儿明显延迟。

参考文献:


[1]张艳莎,文建国,盛光耀,文雅,程秀永,张茜,李云龙,王亚仑,任川川,孙素珂.正常早产新生儿睡眠期排尿与大脑活动相关性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07):488-492.

[2]张艳,文建国,王静,任川川,吕宇涛,贾亮花,文建军,孙素珂.足月儿和早产儿排尿与大脑皮质觉醒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4):1069-1071.

[3]陈燕,文建国.胎儿和新生儿期的控尿机制发育[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1):874-876.

[4]徐千雅. 早产早期新生儿4h、8h和12h排尿方式的比较[D].郑州大学,2011.

[5]文建国,杨珂,王庆伟,杨黎.新生儿膀胱功能发育及其异常的尿动力学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3):1824-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