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内容和教学策略研究——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4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内容和教学 策略研究——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为例

徐梦1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

摘要: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以“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编写体例”和“说明和论述相结合的文本体裁”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具有“时空跨度大,历史事件多”、“内在逻辑紧密,叙述概括性强”等特点。据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创设历史情境,提高时空意识;运用多种史料,增强历史认识。

关键词:《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策略;宋元商业


2019年9月,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统编历史教材的教学研究成为关注热点。《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一个子目,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地位显著,该子目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通过探究《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这一子目,管窥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特点,并提出教学策略。为本课乃至经济史教学提供方法借鉴,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把握统编教材提供参考,力求发挥历史教材的最佳功用。

  1. 教材呈现方式

  1. 编写体例: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

新课改后历史必修教材的体例由专题史转变为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从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中可见一斑。

项目

《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

单元标题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标题(第三单元)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部分目录)

从单元标题可见《中外历史纲要(上)》的课程内容是按历史时序来划分,单元之间呈递进关系,展现了中国史的发展历程,属于通史体例;从课标题可见《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位于第三单元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与政治、军事、文化并列于辽宋夏金元这一历史时序框架下,属于大时序下的小专题。大时序小专题的编写体例不仅呈现在历史教材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对其进行了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1】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以大时序小专题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形成整体历史观,但大时序下历史时间跨越较大,一个单元涵盖多个历史阶段,同时小专题下知识点密度大,一课内容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年份、概念过多,这给教师选择和把握教学重难点造成一定困难,也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

  1. 文本体裁:说明和论述相结合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的文本体裁既有说明也有论述,说明体现在教科书内容抓住历史史事特征、采用准确性语言,按照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论述体现在教科书内容的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的语言具有逻辑性,同时教材内容多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法和分析法等方法用以补充说明或者论证。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的第2子目《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中,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宋元商业的繁荣用举例子和分类法进行说明,分别是基层市场的涌现、纸币等货币的流通、海外贸易的繁荣,概念准确,阐释清晰。城市的繁荣则采用论述式,该段共有四句,首句提出观点“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后三句摆出史实,证明城市是如何兴盛以及如何引人注目;第二句以两宋时期的都城东京和临安作为城市代表,以人口数量多、市场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等历史现象进一步证明城市的兴盛;第三句描述临安在元朝时期的发展,以外国旅行家对它的盛誉侧面印证城市的兴盛;第四句讲元朝的首都大都,直接指出它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整段都围绕着宋元城市繁荣这一论点进行论证,逻辑严密。

历史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是其理解历史、掌握历史解释的正确方法、路径和范式的样本。教材采用说明和论述等文本体裁,语言科学准确但缺少形象的描述,略显抽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而由于篇幅限制,文本语言具有概括性,因此很多重要史事无法呈现在教材中,学生难以完整认识历史,教师的教学因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1. 教材内容特点

  1. 时空跨度大,历史事件多

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内容涵盖面广,一个单元、一课甚至一个子目中涵盖多个历史阶段,导致历史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所在的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涵盖了辽、宋、夏、金、元五个朝代共计452年历史,所跨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历史时空范围跨度大,而在此子目中,更出现了“辽、夏、金、北宋、南宋、元朝”等诸多时间名词和 “海外、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广州、泉州、明州、东京、临安(杭州)、大都、北方”等诸多空间名词。

教材内容涵盖的历史阶段多、空间跨度大,在不同历史时空下发生的历史事件也较多,这增加了教师选择和把握教学重点的困难。《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中描述了宋朝设置榷场、北宋铸币量剧增并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宋元时期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宋元时期与亚非国家和地区进行远洋海船贸易、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和元朝大都成为商业大城市等诸多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纷繁复杂,而在课时有限的教学背景下无法讲完全部内容,因此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筛选知识点,实现知识点的优化组合。

  1. 内在逻辑紧密,叙述概括性强

统编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重要史事加以组织和建构,加强了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中关于纸币的描述共有三句,前两句环环相扣,解释了纸币出现的原因:正是因为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交易市场需要更多的货币,所以钱币铸造量增加。再深思一下,由于交易量大且频繁,传统的金属货币不便携带且易磨损,所以纸币才会出现,它的出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和商业的发展。第三句介绍了纸币的发展及其对商业的促进:商业发展促使纸币出现,纸币在全国发行又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货币是商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纸币属于货币的一种,整段围绕着纸币的发展论证商业的繁荣,线索清晰、逻辑紧密,论证合理。

段落

描述货币(纸币)的内容

第一句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第二句

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

第三句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中关于货币的内容)

教材内容的逻辑性虽然强,但对内容的叙述却具有概括性,一句话中含有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而由于篇幅有限却没有展开解释,缺乏具体内容的支撑,较为抽象。关于纸币的描述虽只有三句,却留下了很多疑问:北宋钱币年铸造量高于唐朝的依据是什么?纸币首先出现在哪里、叫什么、私人还是官方发行的?元朝发行的纸币和北宋、南宋发行的纸币有何区别?纸币推动商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具体内容尚未说清楚。虽然文本内在逻辑性强,有利于掌握历史史事的发展趋势,但缺乏具体内容的支撑,给历史理解和认识增添了难度。

  1. 教学策略

  1. 创设历史情境,提高时空意识

历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其突出的时空意识。历史上出现的事件、人物和现象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和发展的,他们都具有确切的时空规定性。2】只有将自身带入到历史人物生活的环境下或者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因此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是让历史鲜活起来的必要途径。

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离不开时代特征的把握和知识点的筛选,时代特征的把握可以通过每课标题和学习聚焦提炼,知识点则要挑选最能凸显时代特征的进行整合。教科书既求通又求全,内容丰富,能凸显时代特征的知识点十分多,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挖掘,前者从数量上探究能证明该观点的历史现象,后者则深入挖掘相关历史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中时代特征是商业繁荣,与商业相关的要素是商品、商人、货币、市场(城市)、交通和政策等,横向上通过研究众多商业因素来证明宋元商业繁荣,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中,感受宋元商业乃至经济的蓬勃发展;纵向上挑选众多因素中的一两个深入挖掘,理清来龙去脉,如以货币见证商业的发展,带领学生探究纸币的产生背景、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元钞的演变历程及原因,通过纸币观察宋元商业特征,以小见大。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挖掘知识点,都是为了更好融合以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时空意识。

  1. 运用多种史料,增强历史认识

叶小兵教授曾说“任何历史叙述都是历史解释,它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体现,教材是教材编写者对历史的解释,历史老师的课堂是他对历史的解释,学生通过学习也会获得历史解释能力,但前提是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而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是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形成。史料是构建历史学的原始素材,是学生形成正确史观的依据,史料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师要加强历史史料的运用。

史料的种类众多,如何挑选则要观察历史史事的特征,经济史天然与数据有关,可选择有数据的文字史料或者图片史料,如人口、交易额、铸币量、税收的数目、城市的面积大小等,数字类史料可以采用对比突出特征;经济史中历史现象的发生往往是一个趋势,可以通过地图史料展现,一目了然得出结论,如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可以使用宋元基层市场分布图或榷场分布图,城市的繁荣采用两宋百万人口城市分布图,学生仅凭地图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形成认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文学艺术类史料,如宋词元曲中对商业和城市的描述、《东京梦华录》中对宋朝经济生活的描述、《清明上河图》中的商品交易、《货郎图》中的农村基层市场等等。不管是何种史料,它的选择和运用都是基于历史内容和历史逻辑的前提下,为学生形成历史认识进而掌握历史解释能力做铺垫。

历史教材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教学用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材。本文以《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为例,管窥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以大通史小专题的体例、说明与论述相结合的体裁等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具有时空跨度大、历史事件多,内在逻辑性紧密、叙述概括性强等特点,这些新变化对教师使用新教材造成一定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历史情境,提高时空意识,运用多种史料,增强历史认识等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3. 徐蓝.历史核心素养统领下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33-39+20.

  4. 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人民教育,2018(08):44-52.

  5. 张海鹏.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9):21-32+11.


1* 本文系江汉大学2019级教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10451002).



【作者简介】徐梦(1996--- ),江汉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