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艳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医务室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末梢血及静脉血价值对比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2例,检验时间为2019年1月指2020年1月之间,采血地点为我院检验科,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抽取31例患者使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后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检验后,观察组MCHC、PLT、MCH、HGB、RB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所得结果,MCV、WBC均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静脉血在3小时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中间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较对照组更低,白细胞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末梢血与静脉血之间的血常规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3小时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的数值更趋于稳定及准确,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

临床中使用血常规检测作为诊断各种疾病的辅助方法,血常规使用的血液多为静脉血或末梢血。两种血液之间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数值的准确会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因此在临床中血常规指标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将针对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末梢血及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62例,检验时间为2019年1月指2020年1月之间,采血地点为我院检验科,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31例对照组患者均位于21-67岁年龄段之间,所测中位数(44.91±5.23)岁,男性患者共18例,女性患者共12例,体质量位于46-66kg,所测中位数(57.12±3.08)kg;31例对照组患者均位于23-68岁年龄段之间,所测中位数(45.27±5.74)岁,男性患者共16例,女性患者共15例,体质量位于43-68kg,所测中位数(57.94±3.43)kg。对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检测机器、配套试剂符合采血的要求。

对照组:将40ul的末梢血量加入至160ul的EPK稀释液,对其进行摇匀后检测。

观察组:将肘关节的静脉血采集3ml,将其加入含有抗凝剂的抗凝管中,对其进行摇匀后检测。将两组吸收后的标本液体放置两个管内,命名为A管与B管。

1.3观察指标

(1)不同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其中指标包含MCHC、PLT、MCH、HGB、RBC、MCV、WBC。(2)静脉血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指标比较,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及白细胞。

1.4统计分析

实验测得结果以SPSS22.0录入评测。计量指标指以(x±s)的形式表述,经t值对结果检验;计数指标在表示时用(%)形式,经卡方值对结果检验,检验值为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不同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经检验后,观察组MCHC、PLT、MCH、HGB、RBC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所得结果,MCV、WBC均低于对照组所得结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6125d22f0c0a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t

P

MCHC(g/L)

304.24±28.91

319.03±33.11

2.155

0.034

PLT(×109

212.87±27.38

237.03±31.97

3.675

0.000

MCH(pg)

24.04±2.13

28.31±2.88

7.663

0.000

MCV(fl)

96.54±2.84

85.14±3.06

17.485

0.000

HGB

0.14±0.03

0.84±0.12

36.236

0.000

RBC(g/L)

101.27±12.21

113.54±15.04

4.056

0.000

WBC(×109

6.19±0.62

5.23±0.31

8.868

0.000

2.2静脉血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指标比较

静脉血在3小时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中间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较对照组更低,白细胞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静脉血不同时间段血常规指标比较(6125d22f0c0a0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指标

立即检测

3小时后

t

P

血红蛋白(g/L)

13.29±1.28

13.61±1.74

0.949

0.346

红细胞(×109/L)

3.42±0.59

3.13±0.51

2.381

0.020

白细胞(×109/L)

6.31±0.64

6.63±0.78

2.031

0.046

血小板(×109/L)

213.24±75.29

211.95±74.01

0.078

0.938

中间细胞百分比(%)

65.23±4.31

64.19±4.02

1.130

0.262


3讨论

以往医学设备的落后,进行血常规检验使用末梢血,但容易受到抗凝剂等外在因素导致结果误差较大,因此其准确性降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静脉血进行检验,因其受到外在因素的几率较小,且能反应全身血液的情况,对其进行检测能更加准确且直观的判断患者的身体情况,以便于医生后续的治疗[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液的准确率较对照组更高,主要是通过挤压等方式将血液进行采集,对血小板具有一定的损伤,从而是指标中的WBC及MCV的检验数值较高,因此准确性较低[3]。3小时后检验对立即检测后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血液放置后,不同的细胞分层能产出不用的代谢物,从而能影响检验的结果,因此在3小时内的静脉血进行检测更具有准确性。

综上所述,末梢血与静脉血之间的血常规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3小时内采用静脉血进行检测的数值更趋于稳定及准确,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学慧.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015(024):40-41.

[2] 夏萍,张雪,郑爽.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9,25(24):182-184.

[3] 陈佳美.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012(005):76-77.

作者简介:张艳(1993),女,籍贯:四川省南充市,工作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医务室,学历:本科,职称: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基础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