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护理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压力性损伤护理临床疗效观察及体会

李艳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医院 233500

摘要:压力性损伤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压力性损伤会导致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循环障碍,导致皮下组织功能失常,进而引发坏死,不仅会增加患者疼痛几率,同时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率,给患者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对压力性损伤早发现、早干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改善压力性损伤的预后,减轻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护理措施;体会

引言

压力因素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垂直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共同作用产生,同时配合长时间的作用,致使毛细血管压迫力超出生理承受范畴,进而产生压力性损伤。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还會伴有皮肤、肌肉萎缩,患者在长期发热、营养不良的体质下同样高发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的产生还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不但影响自身疾病的治疗,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程度采用压力性损伤分期进行评价,主要根据患者皮肤的缺失情况、肌肉骨骼的暴露情况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Ⅰ期,涉及到表层和真皮层,局部皮肤呈现发红的趋势,且用手按压红色不消退;Ⅱ期,涉及到皮下组织,局部皮肤出现了损坏、水疱及皮肤塌陷;Ⅲ期,涉及到皮肤全程和肌层,局部出现了深化的火山口样变化,周围组织也受到牵连;Ⅳ期,涉及骨头和关节结构,周围组织也受到损坏,并可能形成窦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及危害是十分重要的。

1 手术前后预防压力性损伤

术前管理:术前护理人员要对可能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正确评估患者病情,识别高危风险。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全身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包括皮肤完整性、光泽度、干燥程度、皮肤弹性以及是否有水肿等。根据患者评估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并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其防护措施以及使用材料。
  术中管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在其受压部位皮肤涂抹润肤油,并要在受压关节部位放置软垫,减轻压力。
  术后管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固定好相应的引流管道,同时要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帮助患者恢复体位,保持动作轻柔,避免摩擦患者皮肤。患者返回病房后若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则要在患者骶骨、髋、肘等部位放置软垫,有条件者可为患者提供气垫床减轻皮肤压力。每日于患者受压部位涂抹润肤油,每间隔2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针对出现压力性损伤者要及时报告,并要做好患者后续病情追踪,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2 压力性损伤全身治疗和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压力性损伤大多是由于原发疾病没有得到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如昏迷、瘫痪、长期卧床等是高危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能有效减少压力性损伤带来的危害。

2)皮肤护理:为避免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皮肤受潮湿或各种排泄物的刺激,护士应经常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护理操作中正确的翻身勿用拖拉模式,防止损伤皮肤;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及发展。

3)补充营养,保证营养均衡:营养不良是形成压力性损伤的重要诱因,也是影响压力性损伤愈合的重要因素。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补充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锌,加速伤口愈合。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插入鼻饲管,加强胃肠内营养,或给予肠外营养,静脉输注脂质乳剂、白蛋白等,满足患者新陈代谢的需要。

4)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多与患者沟通,多关心、鼓励、安慰患者,消除其消极情绪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教会患者及家属压力性损伤的防护知识,让他们重视和积极参与压力性损伤早期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3压力性损伤局部治疗与护理

1)Ⅰ期(指压时不变白红斑):此期治疗原则是去除危险因素,减压避免发展。加强防护措施,防止受压部位再次受压,使压力性损伤不再继续发展。在发红和容易受到摩擦力的部位,贴上透明薄膜黏贴,以减轻摩擦力,也可使用水胶体敷料减轻压力,1周更换1次。帮助患者翻身活动,改变受压部位,对未出现破损皮肤可予适当按摩,以增强皮肤抵抗力,加强舒适感,也可应用湿热敷、红外线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Ⅱ期(部分真皮层的损失):此期的治疗原则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对直径<5mm且未破的小水疱要减少摩擦,促进水泡自行吸收。直径>5mm的大水疱,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消毒局部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然后用无菌棉签挤压干净水疱内的液体,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辅料包扎伤口。根据伤口的渗液情况来确定敷料更换间隔和换药次数。

3)Ⅲ期(全层皮肤缺损):此期的治疗原则是清洁疮面,预防感染,促进愈合。尽量保持疮面清洁、干燥,按外科换药法处理,疮面新鲜后,将保湿敷料如透明膜、水胶体、新鲜的鸡蛋内膜、纤维蛋白膜等贴于疮面,也可采用鹅颈灯照射疮面,促進溃疡面愈合。

4)Ⅳ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的缺损):此期治疗原则是去除坏死组织,预防感染,促进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愈合。若已形成焦痂,可使用水凝胶进行自溶清创,焦痂溶解后用外科清创的方法清除焦痂和坏死组织;伤口有黄色腐肉,且渗液较多时,使用藻酸盐等高吸收的敷料;对溃疡较深、引流不畅者,为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感染的疮面应每周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药物;对大面积深达骨骼、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压疮,可用皮瓣移植修复术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4结语

  在临床上根据压力性损伤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切实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如治疗原发疾病、加强皮肤护理、补充营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压力性损伤分期处理等,改善压力性损伤的预后,减轻患者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洪莲,郝建玲.2014版压疮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及解读[J].上海护理,2018,18(06):5-8.

[2] 张颖,刘丽媛.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59-160.

  [3] 蒋文珍,庄悦红,刘浪,等.延续性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18,18(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