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护理过程中存在感染危险的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传染科护理过程中存在感染危险的因素分析

邱雅娴

黄石市中心医院普爱院区感染性疾病科病房  435000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传染科2018年2月~2018年12月发生的4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其中包括肺部感染、针刺伤、消毒液处理不当、交叉感染等,同时对比2019年2月~2019年12月实施应对策略后危险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对策开展前患者数为360例,发生危险事件为40件,发生率为 11.11%;实施对策后患者数为356例,发生危险事件为15件,发生率为4.21%,实施管理措施后护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科的护理行为中有很多感染危险情况,明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够明显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染科;护理;感染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医院传染科护理医护人员,在开展医疗护理过程中极易因出现感染,一旦出现部分工作失误就会出现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因此,传染科护理人员都应该具备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熟练的业务能力,通过严格掌握消毒技术,可以更好的阻断各种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本文就对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索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传染科2018年2月~2018年12月发生的40例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护理行为危险事故操作者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平均(27.23±5.36)岁,护理年龄3~15年,平均(9.53±4.32)年。

1.2 研究方法

1.2.1分析传染科护理过程的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因素:以针刺伤或锐器伤造成的皮肤破损而带来的感染;生物性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接触到的患者体液、血液等常见的液体也是具有传染性的,且极有可能是造成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心理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大众普遍对传染性疾病十分恐慌,容易对感染疾病的患者出现歧视的态度,造成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容易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而产生应激的感染事件,此外,由于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重,部分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式,如艾滋病,这类患者住院,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临床关怀,还需要轮换夜班,这些都会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同时,在医院传染科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护理人员也会受到部分人的歧视,这种大量的医院工作压力会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的疲惫感,如此长此以往护理人员便会出现工作冷漠感,对工作缺乏责任心。

1.2.1传染科护理过程危险因素发生的环节

在护理操作前,患者病房内的空气中可能会存在很多的病毒和细菌,一旦没有及时或是彻底消毒杀菌,护理人员容易在病房中会通过呼吸道传染疾病;护理操作过程中,输液、注射等需要较大护理量的技术操作,包括还需要加药、封管、转移等,护理人员如果操作不当,非常容易被刺伤,一些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对很多传染病的了解程度不够,专业护理技巧不熟练,另外,还有护理人员违反技术操作规定,造成意外感染,但是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避免的;护理操作后,在整理医疗废物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处理等也会造成一定的传染,比如医药分类、标识、处置方式不规范等,这是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也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医院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加强管理的力度和约束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2018年2月~2018年12月(实施预防管理前)和2019年2月~2019年12月(实施预防管理后)危险事故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现,采用χ²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本次研究中,开展预防管理前病例数为364例,发生危险事件为38件,发生率为10.43%。开展预防管理后病例数为366例,发生危险事件为38件,发生率为4.09%,开展预防管理后护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98,P<0.05),见表1。

表1:开展管理措施前后的危险事故发生情况

时间

消毒液处理不当(例)

交叉感染(例)

肺部感染(例)

针刺伤(例)

共计[n(%)]

开展前(n=360)

11

8

7

14

40(10.76)

开展后(n=356)

5

1

3

6

15(4.59)


  1. 讨论

传染病可以在人群中进行相互传播,各种病原体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人体,因此,传染科的医护人员不仅要认真完成临床护理工作,还要及时做好消毒和防护工作。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因素大部分存在于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操作前、中和后三个环节中,且许多护理人员出现疾病感染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的,所以,医院要积极加强护理人员的水平管理,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降低感染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护理过程中,若护理人员出现皮肤被患者血液或其他液体分泌物污染的情况,首先需要立刻使用流动水、生理盐水或消毒液进行长时间冲洗,再使用洗手液或是肥皂水进行搓洗,最后使用流动水冲洗泡沫。一旦出现黏膜感染,应该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或是蒸馏水多次长时间冲洗。若出现伤口感染,需要先在伤口附近轻轻挤压,尽可能将伤口中的血液挤出,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最后采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经过包扎后立刻上报,同时进行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使用相关药物有效预防。

医院传染科的护理工作,对于控制传染病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要明确护理要点,加强质量管理措施。本次研究中提出要医院完善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传染科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改善医院的感染危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前病例数为360例,发生危险事件为40件,发生率为11.11%,实施后病例数为356例,发生危险事件为15件,发生率为4.21%,开展管理措施后护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展前(P<0.05),说明结合危险因素开展有效措施,能够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院传染科的护理行为中有很多感染危险情况,需要明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能够明显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凯坚.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17(11):171-172.

[2]李翠玲.传染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4):184-185.

[3]申时艳.传染科护理行为中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160.

[4]邓春花,李菊芳,胡丽.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