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数学课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30
/ 2

从一堂数学课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伦伟佐

大连金普新区港西小学

课堂,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努力做到:课的开始引起兴趣;课的中间提高和增添兴趣;课的结束保持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学习。基于这一认识,一直以来,我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抓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乐学”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此我结合“年、月、日”这节课,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

导入是课堂的首要环节,精心设计好“开讲”,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吸引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充分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巧设诱因,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年、月、日”时,一上课,首先复习有关“时、分、秒”的知识,然后出示一道趣题:小亮同学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小亮今年是几岁?学生看了题,疑云顿起,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谁都想知道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时,老师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解决这个问题,到时看谁能抢答出来。”

这样导入,学生“疑”中生趣,探究新知识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新知,提高兴趣

教学新知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它是课堂的核心环节,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充分发挥教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设计出有利于突破教材关键,有利于思维训练的设问,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艰苦的思维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过程:

1.直观演示年、月、日形成的依据,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观察自带的年历片和2021年的年历。说说:一年有几个月?全年各个月的天数是不是相同?一个月的天数有几种?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讨论:二月既不是大月,又不是小月,那么它有多少天?找出儿童节国庆节和你的生日,并说出它们是星期几?

3.出示2012—2021年每月天数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讨论:二月是28天的年是什么年?29天的呢?有什么规律?计算: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平年有多少天?闰年有多少天?讨论: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多少的倍数才是闰年?

4.直观介绍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伸出左拳,亲自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想一想:大月小月及平、闰年的二月各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这样抓住“年”这条主线,凭借课件和学具,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计算、想想,灵活串联了各知识点,充分展示了知识本身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本领。

三、巩固练习,增添兴趣

巩固练习是稳定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一种强化训练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解答习题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显示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练习的兴趣。

如教学“年、月、日”时,在教学新知后,设计了如下的练习题。

1.填空。

(1)一年有( )个月?有( )个大月?( )个小月?

(2)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3)香港回归是( )年,这一年有( )天;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是( )年,这一年是( )年。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35个月就是3年多5个月。

(2)每年都只有4个小月。

(3)1900年是闰年。

3.指导学生制作一个2022年1月份的日历。

4.思考题。

小亮同学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3个生日,请大家想一想,小亮今年是几岁?

这样以练习激发兴趣,学生乐于接受,并从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保持了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了增添兴趣,扩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保持兴趣

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精练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使学生产生一种“课虽终,趣未尽”的感觉。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在最后巧设悬念,提出“为什么一年有365天的?还有366天的?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而不是每四年一定有一个闰年呢?”当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教师出示《十万个为什么》,告诉学生:“大家课外可以去阅读,从书中找到答案。”

这样的小结,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强烈动机和兴趣,发人深省,引人入胜。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和升华。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高质量课堂的今天,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注重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