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首个三年”职业成长初探——新教师成长“六部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1
/ 2

新教育背景之下教师“首个三年”职业成长初探——新教师成长“六部曲”

吴丹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高板中学校 , 四川 成都 610405


摘要: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经历都会经历一个波峰式的发展阶段,对于初入职场的教师而言,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第一个三年,建立清晰的职场规划和明确合适的职业方向,把握好师生关系的尺度,合理利用教学优质资源,对于自身的成长,每一步都尤为关键。本文以实际一线教学经验为基础,致力于新教师成长计划探讨。

关键词:新教师职场规划职业方向师生关系教学资源

2021年6月6日晚,笔者在紧张忐忑的心情中,为2019届两个班的学生做完最后一次高考前辅导,三年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第一次站上讲台的不安,第一次赛课的激动,第一次收到学生鲜花的喜悦,第一次受到学生质疑的失落…….

第一个三年,痛并快乐;第一个三年,在摔打中体会成长。职场人的黄金时期是非常短暂的,特别对于奋斗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言,进入教坛的最初三年时间,对于成长为一名专业型骨干教师重大意义。


第一部曲:制定清晰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职业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提前规划的重要性。这是笔者从教以来,在众多研讨会和教研会当中听到的一个非常高频的词汇,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以为意,甚而至于,职业规划仿佛空中楼阁,认为与其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实实在在写两篇教案来得实在。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能够取代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少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教师这一职业也将被机器替代。那么教师群体本身就要在“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一领域多做思考。一个清晰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职业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利用我们的时间,避免我们在方向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乱爬瞎搞一气”。

“清晰”是指精确性,特别是在前三年的教学工作中,这个职业规划尽可能越细越好,时间节点越短越好。一个好的职业规划,一定是目标和过程兼备,方向和指向并存。

“3年——5年——10年”这种短——中——长期规划要有,而“1年——1学期——1学月——1星期——1天——1节课”这种小目标则可以让我们的职业规划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部曲:在实践中逐步找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有些教师教了一辈子,还只是一个书本知识的搬运工;而有些刚出校门没几年的新教师,却能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会思考的老师,会不断调整,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当一个何种类型的教师?

就目前一线教学工作而言,大体可分为讲师型、研究型和综合型教师三类。

所谓“讲师型”教师,即重点发展实践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所谓“研究型”教师,相比于实际教学,其在理论研究、文章撰写方面更具优势。而所谓的“综合性”教师,也就是目前国家在大力倡导的“双师型”教师,理论和一线教学不可偏废其一。

就目前的教育环境来讲,“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有更合适的教育土壤。一线中小学教师中,有些在教学方面是一把好手,但拿到文稿就十分头疼;有些口才有限,课堂授课效果并不明显,但他们却十分擅长课后总结反思,走理论专题研究可能更加适合他们。

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上尽善尽美,在课题研究中也十全十美。因此,找准自己的方向,比盲目努力更加重要。走讲师型的教师,就多提高课堂讲授技巧,深挖文本,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走研究型教师,则更加要摆正心态,不要羡慕窗外热闹,要有坐好冷板凳的执着心态。


第三部曲:和学生要有适度的“边界感”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当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人类的教育活动是在师生关系中展开并完成的。

而对于新教师而言,师生关系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教育家富勒和布朗将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执着于学生评价的新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与学生的距离。根据笔者观察,初入教坛的新教师容易“剑走偏锋”:一是刻意模仿老教师的老成稳重,坚信“严师出高徒”。平时板着脸,一本正经,刻意和学生保持距离,上这种风格老师的课,学生极有压迫感,大气不敢出。

另一种恰好相反,是师生之间“零距离”,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没有“边界感”。后者在新教师中,往往更甚。

刚开始,学生会特别喜欢找老师玩,教师会比较有成就感,觉得和学生关系好,学生会特别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这种基于对教师的“首因效应”,会不自觉得让学生去努力,去用心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成绩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很大提升。

糟糕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适度的“边界感”,这种相处方式会随着时间的往后推移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而至于会演变成紧张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高三后期,教师的”温柔“往往会成为学生“看人下菜“的方向,如果教师突然严厉,学生无法适应教师态度的72变,教师想要顺利推进教学工作,想要学生取得较好成绩,会有很大困难。

第四部曲:多利用和借鉴前辈和其他优质教学资源

对于新教师而言,最大的问题便在于教学经验不足。 那么前辈的经验之谈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去听听老教师的课,去看看他们管理课堂的方法,要放得下面子;同时,要多去听他们的课,借鉴他们面对课堂突发状况的解决办法。

要善于借用网络名师资源。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与城市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新教师要有意识提高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


第五部曲:培养自己的尖子生

调查显示,学生最不喜欢的一类教师行为——不公平,所以,“一碗水端平“就成了不少年轻教师的职场信条,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表扬和批评都不例外,久而久之,薄弱点的学生不会因为教师的批评而厌恶某一门学科,而成绩稍微好一些的同学,特别是每次考试成绩靠前的那几位同学,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不及时表扬“而渐渐丢失了自信心,渐渐把学习热情转向其他学科。

“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对于新教师而言,一定要会培养自己学科的尖子生,也要让这部分尖子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热爱。

尖子生往往意味着一门学科的风向标,如果学科成绩越来越好,潜意识会增加优生的危机感,从而让他们更加努力;而这部分优生又会形成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班级内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一堂课程的学习,从而始终让学科保持高度活力,不至于陷入一潭死水的”佛系“学习中。

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也会逐步增加,新教师的权威就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

第六部曲: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相似磁场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有这么几句话:“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身教往往大于言教。想要督促学生学习和成长,那么我们自己首先就必须成为那样的人。

新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积极参加各类学习研究活动,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随时保持看书的习惯,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喜欢和尊敬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对学习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使命感,这可能胜过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

精确职场规划、明确教学方向、培养学科尖子生、合适的师生距离、借力优质资源、师生共同成长,此六个方面,逐个攻破、逐个加强,无论是刚刚走入教坛的新手,还是拥有多年教龄的“骨干”,都将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王作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2)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第七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