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

左莹莹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20020

项目名称及编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15SB0386)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及教育公平的实现息息相关。而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四川省作为我国大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关于四川省学前教育的研究寥若星辰。本文剖析该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成因,探索和构建该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

关键字: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一、引言

当前各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把发展学前教育看作是消除不同阶段、阶层和家庭文化差异,尽早实现教育机会起点平等的重要途径和补偿性措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由于区域、市场和政策等方面原因,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流动、积聚和配置,使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这种非均衡发展的教育现状给我国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均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优化资源配置问题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公平领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四川省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教师最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该地区的幼儿园无法顺利招到教师,且师资流失严重。 这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师资,师资流失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编制。国家正在研制幼儿教师配置新标准,我们这里没有明确的编制标准,与四川省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 21:1 相比,相距甚远。教育部应和人事部及编制部联合一起制定编制标准,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 有些临聘教师容易产生缺乏归属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正式职工”,长期以往,导致她们主人翁意识不强,责任感缺失。 由于缺少编制,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很大,很多年轻教师都不愿意留在这里。

(二)幼儿园运行经费举步维艰

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缺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那样的保障机制,加之幼儿园收费的标准不高和幼儿教师缺编现象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幼儿园运行经费不足,使得幼儿园的经费捉襟见肘。

(三)民办园条件简陋

部分民办园办学条件较为简陋,使用民房办园,场地窄小,达不到安全、卫生、消防等部门相关要求,设施设备陈旧,与《四川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相差较大。

(1)班级活动空间小,活动区角少

该地区的幼儿班级活动空间小,只有 9.21%的幼儿园活动室教室面积为 51㎡以上,与相关规定的幼儿班级活动室面积不应少于 60 ㎡相差甚远,而 30.26%幼儿园班级教室内没有设置活动区,只是整齐的摆放着桌椅,宛如小学教室。有教师表示“我们班幼儿人数有 47 人,但班级空间不大,除去基本的桌椅和图书区,我们班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活动区域”。

(2)教玩具配置不达标

体育类、构造类、科学类、音乐类、美工类等教玩具的配备都与相关规定的数量和种类有一定差距,有些附属幼儿园与小学共用户外运动场地,其活动器材不完全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无法满足当地幼儿的活动需求。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实施力度不够

政府统一管理着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幼儿教师的招聘、公共财政的投入等,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政府关于学前教育的具体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这两个方面。

有学者指出,政府凭借法律的权威和自身的权利对教育资源进行使用分配。 在我国《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条例中,体现了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职能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强制性,即学前教育资源的流向与安排都由政府决定。二是补偿性,即在尽可能保障学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基础上,适当把部分学前教育资源流向贫困或偏远地区的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它们的需求。

该地区对公办园和部分条件较好的民办园的激励机制实施力度不够,特别是为促进该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的幼儿园、幼儿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奖励的奖励措施不完善,致使这些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积极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示范园的引领、辐射作用,实现示范园带动其他园,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

(二)市场机制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介入较少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三个机制。其中,竞争机制是指市场经济中各经济行为主体为自身利益相互间展开竞争,经济内部必然产生联系和相互影响。

价格机制在指市场竞争过程中,某商品变动的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有机联动。而供求机制是运用人们对劳动力、商品及其他社会资源的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矛盾来影响社会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一种机制。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约束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市场适当介入,让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强化质量意识,感受市场的竞争压力和自由发展动力。

(三)幼儿园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管理体制不顺

幼儿园管理体制包括办园体制、内部领导体制、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方面,拥有组织协调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职能,部分教师和园长表示教师招聘方面选择权很少,大多教师的选聘都是教育局或教育局与人事局的招聘,通过幼儿园自身招聘而进入幼儿教师队伍的比例较少。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编制制度是由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决定,这就幼儿园本身的需求与产生了一定的冲突。由于该县缺少编制,幼儿教师资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无法满足幼儿的需求,导致师幼比高于平均值。

此外,学前教育的财政拨款和分配,园舍改造或租金减免等内容也都由政府统一管理,幼儿管理权限受限,内部统筹管理缺乏力度。 虽然民办园在教师的招聘和配置、经费的分配等方面比公办幼儿园拥有相对更大的自由权,可以按照自身的要求选择教师和进行园所改造。但正因为民办幼儿园的一切事务都由自己决定,配置主体单一,这也就造成民办幼儿园存在自主权过大这一问题。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产生招聘少量教师或招聘熟人当教师等现象,而由于这些教师的专业性不高,承担的工作量巨大,会直接导致学前教育质量的降低,阻碍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由于民办幼儿园自主权过大,管理体制不顺,缺少与之相制约的配置主体,大部分高质量幼儿教师资源不愿意深入偏远地区的幼儿园,这就加大了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

四、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建构

(一)差别补偿”的财政投入理念

该地区处于偏远民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相较城市地区比较匮乏,且分配不均衡。因此,政府要以“差别补偿”作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理念。对民办园、贫困幼儿、不在编幼儿教师等弱势群体进行一定补偿,让学前教育资源向处境不利的群体适当倾斜。在此基础上,政府可制定积极性公平政策,即在幼儿教师资源、财政投入等方面采取积极性举措消除区域、园所之间的不公平现象,做到“重点突出、差别补偿”,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为以下两步。第一,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园舍建设。优化四川省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坚持把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作为导向,做强、做优公办幼儿园,鼓励和发展民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覆盖面。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由于该县幼儿园的基本设施设备与国家规定尚存在一定差距,故政府应加大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补助力度,对照国家规定幼儿园的基本设施设备标准,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和附属幼儿园进行改建、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

第二,增设民办园班级活动区域,针对该县部分民办园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缺失这一现状,幼儿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区域活动是幼儿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满足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欲望,积累经验。幼儿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摆弄,实现“玩中学”、“做中学”,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但该县部分幼儿园活动空间小,活动区域少,存在划分和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不能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需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一定阻碍。故幼儿园应提高活动区的划分和设置质量,避免“小学化”。

(二)培养优先、流动先行”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面对该地区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素养不高的现状,政府应以“培养优先、流动先行”作为幼儿教师资源配置的核心理念。即全面实行市县园际、乡镇园际间教师的流动,实现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培养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建构一支质量过硬,结构优化且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

因此,政府要优先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首先,政府应该把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作为职位晋升的条件,把教师职后培训与加薪晋级相挂钩,从而提高幼儿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下拨职后培训经费,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带薪培训、休假培训、顶岗实习制度,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与职后培训。

最后,政府应加强幼儿教师培训的考核工作,加强后续跟踪指导,增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此外,政府应引导优秀幼儿教师资源在不同性质和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之间流通,发挥现有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使薄弱幼儿园也能共享优质师资,促进该地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资金最大效率化、公平最大程度化

由于该地区财政经费支持力度薄弱,政府在财政经费投入方面应以垂直公平为分配原则,“资金最大效率化、公平最大程度化”为目标指向,在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的同时,对贫困幼儿及不在编教师适当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该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该县财政资源供不应求的需求。另一方面,构建国家转移支付财政资金拨款路径,可以缓解该县财政失衡的状况,进而达到“最大效率地使用财政投入资金及最大范围地实现学前教育公平”这一目标,力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和谐统一。

(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针对四川省城乡幼儿教师资源缺口大,整体专业性不高的状况,该地区幼儿教师资源要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专业素养”为目标,让优秀幼儿教师资源在市—县—乡镇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幼儿园之间流通,发挥现有示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使薄弱幼儿园也能共享优质师资,提高民办园、小学附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节约教育投资成本的同时,实现县域内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四川省城乡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亟需提高的现状,针对性地开展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及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结论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是关涉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命题,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更凸显其时代性和紧迫性。由于本人自身知识领域的局限,对被幼儿园学前教育配置现状仅作了初步分析,没能深入系统地探讨其内在运行机制和构建该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提出更符合当地实情而又切实可行的对策。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及内在运行机制,乃至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建构等等问题,是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包舒畅.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选择的误区及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1(2).

[2] 蔡迎旗,冯晓霞.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

[3]陈上仁,李兵.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