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背景下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6



“智能技术背景下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报告

买宁 刘玮 王璐璐 姜鑫慧 李征 刘瑞灵

开封市金明中学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新型信息技术推动的智慧课堂将深刻变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我校作为河南省教育厅首批智慧课堂应用的试点学校,课题组通过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长期的教学实践、问卷访谈等,一致认为pad课堂以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体验为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符合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支撑知识建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可持续的身心发展。该模式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对构建融洽、和谐、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起到积极而深刻的作用影响。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pad教学

  1. 课题的提出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学界关于智慧课堂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教育学视角提出的相对于知识课堂而言的促进学生智慧生产的课堂,另一种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课堂。1本研究使用的概念侧重于后一种,智慧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集视、听、体、验、练、反馈于一体的多样化、立体式学习环境,以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学习体验为特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可持续的身心发展的课堂。

2.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教育资源、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和新型学习环境三个方面。2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全球化、大数据等背景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然会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3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也提出“互联网+”的教学概念。新型的教育观念引发了社会上对所谓的教育传统体系的全面反思,大家开始探讨如何实现教育目标由知识向智慧转变,教育者由知识人向智慧人转变。由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未来教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未来智慧课堂的发展,未来教育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程改革总是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得以深化的。目前,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革,MOOC、雨课堂、CCTALK、钉钉网等新型教学形式接踵而至,当这些现代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后,就出现了课堂发展的新阶段——智慧课堂。2017年,我校作为河南省首批智慧课堂应用的试点学校,为七年级一个班级的每位孩子配备了pad,与此同时,升级学校网络、培训教师、熟悉操作系统一系列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本研究也基于此次智慧课堂使用的pad平板系统开展研究。希望通过高科技手段深刻变革传统课堂,解决传统课堂中长期存在的难题,开启智慧教育之门。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智慧课堂研究概况

国外对于smart classroom(智慧课堂)的研究较早,1988年,罗纳德·雷西尼奥就在文章中提出smart classroom一词。经过大量文献研究梳理,发现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智慧教室的技术、功能与价值上。近几年,国外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研究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多元化。4第二方面是关注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模式构建。第三方面是智慧课堂的技术手段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变革的战略选择,如2014年新加坡公布的“智慧国家2015”的十年计划,里面就包罗了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战略重点。韩国从2015年起,为韩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学校推出《推进智慧教育战略实施计划》等等。

我国技术支持型智慧课堂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可鉴,如孙曙光、刘邦奇等编著的《智慧课堂》,陈金华编著的《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等。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针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积极组建若干学校进行试点应用。5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智慧课堂前景一片辉煌,但落归实处,我们仍然面临以下现实性的问题。如:上级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支持不充足。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对于新技术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能力尚显不足,急待更多更优质的培训,以及更多更广的平台来激励教师拥抱技术,使技术真正为我所用。更深入的教科研与反思能力是催生新思想,造就新人才的有力保障。但却有许多教师停留在会用层面停止探索,停止了钻研,扩大及优化推广应用效果不够。

(二)创新之处

在智能技术背景下进行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师生都能熟练掌握智慧教室的使用和操作,并积极进行课题实践。

1.实施“以学定教,多元互动”的教学评比课,构建智能技术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全程准确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及时追踪、采集、分析和整理,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效果,预测并规避学习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多元化评价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与实践,评估教学效果。

2.教师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能力,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化素养,使教师由知识占有者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由知识加工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导学者、由课程执行者变为教学资源开发者。6

3.学生通过使用智慧课堂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参与和积极性,开拓学习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4.智慧教育的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助于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三)研究意义

本次开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河南也仅有八所学校参与试点,显现出在我市乃至我省此模块的理论成果还极其匮乏,这也就迫切的需要我们广泛的收集数据材料与文本资源。本课题力求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模式规划,课后详尽的调查访谈,与智慧课堂参与的学生及教师积极交流,建立专门的材料档案,将上述过程中所发生、所反馈的一系列问题汇总整理,建立宝贵的一线资源,最后通过这些反思研究实现成果转化,以论文及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探索跟踪观察本校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构建并实施“以学定教、多元互动”的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适应模式,帮助更多的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造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同时,研究对扩大优质教育的共享,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二)研究内容

1.探索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智慧课堂的落地生花。

2.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体制。

3.撰写与智慧课堂教学有关的系列论文、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4.运用教学模式呈现不同类型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理论,这个理论在教育界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也叫做结构主义,它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事物相互作用,主动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的内在心里表征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社会性、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7建构主义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建构。在pad智慧课堂中,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利用pad获取大量信息资料,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建构。

2.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试、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中详细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空间智力、语言智力等八种智力。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肯定学生身上蕴含的无限潜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智能特点,制定安排学习计划和方案,教师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并开发自己身上的潜能。科恩哈伯曾说:“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每个孩子都能取得成功,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带着各自的优点到学校,教师应当悉心培育,让他们的优势能够开花结果。”8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为研究指明方向;其次,借助智慧教室的使用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开展运用智能手段教学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以学定教 多元互动”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案。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研究工具,如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访谈提纲等,初步制定研究计划。最后,根据研究计划,开展智慧课堂展示课等活动,并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及成果。

61303bc10ad14_html_654927b4ba7c814b.png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期刊、论文和书籍,梳理智能技术、智慧课堂的理论基础,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构建智慧教室的教学模式。

问卷调查法:编制学生调查问卷,以实验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得出所设计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效果。

访谈法:拟定教师访谈提纲,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主要了解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感受,通过整理分析教师的访谈结果,总结归纳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案例分析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此来支持研究中的论点。

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学习,收集资料,实践总结,归纳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智慧教室的教学案例汇编。

(二)课题研究过程

“智能技术背景下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研究的基本方向,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确定课题研究的成员并成立课题小组,召开课题小组会议,交流我校智慧课堂实施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反复研究,本课题组确立了课题名称《智能技术背景下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时我们分解课题研究内容,明确成员分工,查阅有关期刊、图书资料,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等,于2019年4月申报立项,9月立项成功。

2.实施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2月)

(1)广泛征集智慧课堂教案、论文等资料,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信息,探讨关于智慧课堂的思考。

(2)定期开展pad智慧课堂公开课,课题组老师进行教学实践、观摩交流,课后研讨活动。针对如何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整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3)以试点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智慧课堂学习的状况。与此同时,以授课及听课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了解教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与学习情况。

(4)跨区域交流学习,我们外出参加省电教馆“融课堂”项目、开封市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活动等活动,对内接待青岛学校访问团、广东东莞学习访问团等,在这些活动中交流智慧教育,促进教师深度思索。

3.总结阶段:(2020年2月-2020年4月)

整理汇编研究资料、论文、教学案例等,汇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一)初中智慧课堂是一种注重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激发学习兴趣、支撑知识建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

1.实现课程资源的重组、课程设计的优化。实施“以学定教,多元互动”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特点,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效率。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全程准确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及时追踪、采集、分析和整理,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效果,预测并规避学习问题,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调整教学策略。课题组老师充分利用CCtalk、钉钉网等平台在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基础上,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收集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开展自主性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线上测试的数据分析、对比,确保了线下教学质量的提升。

2.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学习的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场景的设置不再是你教我学,而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表达欲、创造欲和求知欲的新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我们把线下教学移到线上,为了更好做到“停课不停学”,学校的数字化移动学习平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而进行教学设计,教师提供的“微课程”、针对重难点进行的“微辅导”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不尽相同的每一位学生提供选择性学习;平台上收集的大数据不仅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效,还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科学精准的分析;网上作业打卡、检查也逐渐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智慧课堂”也以较快的速度正在被推广和使用并介入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一种新型的“教室”正在形成。QQ、微信、CCtalk、速算盒子、一起作业网等成为老师与学生在学校以外建立联系的媒介。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有利于构建“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师角色的转变:智慧课堂里的教师已经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需要扮演多元化的角色:教学资源开发、个性化课程设计、项目导师、学生伙伴、终身学习者。教师基本上承担了导师和教练的职责,只是在必要时担任传统的教师角色。他们给予鼓励、建议、赞扬、反馈和挑战,学习的责任牢牢掌握在学生手里。正如一位课题组老师所说的,“我们没有很多讲课部分,老师更像是评估者、顾问或者是教练。对我来说,我们的老师除了专业知识丰富之外,最关键的是以学生为重,知道要问学生哪些问题,及时解答学生不同的困惑。”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通过使用智慧教室的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参与和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得为自身的学习负全责,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们自学并且互相学习。

3.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互助。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讲授式,而是学生与导师共同创造。教师们都主动或受邀加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建立更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加以关怀、指导和干预,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老师只是提供教育资源、教育平台和教育机会的辅助者和支撑者。师生关系在平等民主、探讨合作、互助互爱等基础上,更加融洽、和谐地发展。自由被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三)教师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师生信息化素养。

智慧课堂中教师以共同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多元化评价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与实践,评估教学效果。使教师由知识占有者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由知识加工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导学者、由课程执行者变为教学资源开发者,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我国抗疫期间,中小学延期开学实施网课,这可能是全世界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作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之举,这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020年2月19日的报道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临时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测试平台,在实践中检验近几十年来有关在线教学突破传统学校模式的许多理论,它将最大程度检验在线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在线教育实践,意味着我国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义,最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教育从面授教学向大规模在线教学转型,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检阅、课堂革命的大契机。

以前经常有教师反映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足,这一次因为抗疫停课带来的大的实践,“以战代学”“以战代训”,说其顶得上几年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都不为过,广大教师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在线教育这一方式,同时提高了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进而推动中小学学习模式的“革命”。在线教育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资源、平台和工具的熟练应用对教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从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较大的挑战。例如,刚开始时有的教师上课忘记开麦克风,学生听了一堂“无声的课”;有的教师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平移到互联网上,从头讲到尾;还有的教师缺乏自信,直播授课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变,教学要求刻板僵化。有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师培养培训环节加大针对性、实效性;有一些问题需要推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化教学;有一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从供给侧为师生保障网络、资源和平台等条件,组织研究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还有些问题在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

本课题组很多教师因为前期的培训到位,不仅很快熟悉了平台和工具的应用,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网上班级和课程管理,还适应了网络支持下的弹性教学,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开展务实高效的网络教研。课题组班级在全校“停课不停学,金明在行动”的网课教学中,师生较快适应网课模式,信息素养更高,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各科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生和家长满意度高,受到一致好评。

  1. 智慧教育的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助于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立足于办好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眼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如城乡差距、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只要具有网络环境都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解决。如在本次抗疫期间“停课不停学”活动中,全省中小学生利用网络观看学习省厅组织的“名校同步课堂”,从全省名师教学中受益。我市初三全体学生观看了教研室组织专家、教研员讲授的中考专题网络直播课。各个学校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云课堂”“云教研”活动:如云端书画作品展、与全国名师进行网上教研、网络心理辅导课等等。这些共享都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助于改变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现状。智慧教育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9未来教育的全球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认知和实践的关系来看,“实践场所+在线教室”将成为学校“教室”的竞争对手,通过使用智慧教室把大学课程延伸到机关、厂矿、工厂、医院等地,将成为教育服务的新模式。智慧教育将以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新型教育造福更多人。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试、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求知欲和探索欲,课题组教师构建了“以学定教,多元互动”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见图。

61303bc10ad14_html_2dff4e350eed6630.gif

图:“以学定教,多元互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1.课前预习作业推送,是与生活相结合的动手小实验、或以观察探访为要义的小任务,增添更多的趣味性与生活性。例如勾股定理章节的小任务是研究结绳计数法制造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章节的任务是观察搜集身边的平行四边形、二次函数章节的任务是做一个一个符合抛物线轨迹的小实验……较之传统课堂,智慧课堂能在学习正课之前就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并且与生活结合,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初步印象。

2.课中环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课题组以学生为中学,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具体教学模式解读如下。

(1)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各科教师可依据学科特点、内容特点、课型特点探索导入方式,如创设情境、实验激趣、对话导入等,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短小精炼,明确又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开始有目标的学习。

(2)学导结合,质疑求答

本环节教师布置自学范围,预设自学题目,明确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检测自学效果。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活动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pad传输照片的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归纳整理,进行点拨、更正、补充,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展示自学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品质。

(3)多元互动,展示共享

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在组内进一步分工,有序开展活动,教师使用pad传输学习资料,在更充足的学习资料中,构建知识体系,探索课堂难点。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仔细观察,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协作能力。小组成果要有所展示,智慧课堂可以利用pad投屏功能,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出来,方便全班同学的观看。教师做到及时总结与评价,积极正面的肯定小组学习成果,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对于不足的问题,请其它小组补充,或者客观纠正,这样的交流活动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链接,拓展学生视角。

(4)当堂训练,拓展提升

通过训练,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使用pad的交互、统计功能,这部分的功能环节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赢取奖励积分。Pad系统平台全程准确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快速分析和整理统计,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效果,进而有针对性的讲解共性问题,或典型个性问题。

3.课后教师可以推送线上作业,学生写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和学习效果。针对自己的错误点,可以返回查看教师推送的微课。教师也可以将上课时候的典型题目讲解或者知识讲解利用pad系统软件录制视频,方便没有及时理解的同学反复巩固深度思考。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

1.学生层面:立体丰富的教学设计带来生动多样的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感官体验,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大的转变,学生有了更强的主动学习意识与探索学习热情,个人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知识的应用转化意识与实践能力也得以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初见成效。

2.教师层面:课题开展与教育教学研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得到一步步的历练,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更多的走近学生、融入课堂、拥抱新科技、激发自身潜能,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录课能力提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使用的也更加娴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教学反思的能力与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研究实践中,教师经历了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再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最终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的过程。越来越多的精品课、示范课、观摩课在此中诞生,教学设计变得更丰厚立体起来,教学反思与研讨也得以实际性的充实。这一过程大大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与专业素养,也带动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3.学校层面:通过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大家积极探索适应我校特色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一批智慧课堂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的开展,推广了pad的使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强的教师的业务能力。研究记录的文案资源经过汇总整理,总结提炼,转化为研究成果,一方面增强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校档案库积蓄资料文件,为接下来更多师资培训的引进与开展打下基础,提升学校学科与理论研究的综合实力。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网络运维能力局部不足,应用工具或平台功能不全,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不足,个别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学生和家长适应性不足,实施过程弹性不足,网上教学互动不足、情感交流缺乏,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单一,学生自律性不够等,都会影响智慧教育普及及其实施效果。

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变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智慧课堂未来一定会在广大中小学中得到推广与应用。期待日后能不断的将pad使用和其它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培养智慧型人才,为推动智慧课堂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智能技术背景下初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KGHYB-0746)”成果】

参考文献

[1]潘晨.高一物理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8.

[2]刘军,刘添伊,曾海军.智能技术怎样建构未来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7日第3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S].2012.教技[2012]5号.

[4] 许利飞.大数据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5]教育部办公厅.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EB/OL].http://www.edu.cn/xxh/focus/zc/201702/t20170217-1490097.shtml,2017-02-17.

[6]夏立新.在课改实践中追求卓越[N].中国教师报.2018年09月12日第3版.

[7]何克抗.建构主义信息技术革新高校教学的理论基础[R].1997年香港“教学技能与教学技术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8]朱妍妍.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8.

[9]王哲,李雅琪,冯晓辉,王翠林.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态势与思考展望[J].人工智能.2019,(03):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