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提升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活用教材,提升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吴淑媛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353000

摘要;教材内容是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分为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儿童歌谣栏、绘本故事等主要栏目,以栏目的形式来搭建教和学。但是这些栏目只是根据一个主题出示了几幅图,几句话,留给教师自主教学内容的空间很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这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影响着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用教材;课堂实效;

个人认为,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是指教师依据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合理的增删或者重组,即二次开发,从而将教材内容变成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的活动。因此,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如果说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现实而生动的,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大片开阔地带,教师可以充分地进行再创造。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创造不是任意行为,要受到课程情景中各种因素的制约。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必须满足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不能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他们的声音必须得到尊重和倾听。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内容必须是“量身定做”的。低年级儿童,由于其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有限还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发展的阶段,因而更需要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教材不同栏目的特点,挖掘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依据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课程标准,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基础,整合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内容转换拓展,主要从“开发地方资源、整合学科资源、走进学生生活”三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地方资源,建设生动的课堂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改提出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极具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课来说,课程资源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教材、教师用书、校本教材、教师同学、家庭成员、社会上与儿童相关的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们,班级交流的图书、音像资料、互联网和其他信息资源,儿童家庭和社区的各种物质设施,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河流、自然现象等等。换言之,道德与法治教材更多是示例和引子的作用。例如一上《大家一起过春节》,虽然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是各地各自有的地方特色。一下《大自然,谢谢您》、二上《我爱家乡山和水》,由于我校位于武夷山和建阳之间,独特的地域风光和朱子文化,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丰富的资源仅是课程的备选材料,必须经过教育加工并付诸实施后才能成为课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方法,提高选取、开发、组织运用课程资源的水平和能力,发挥教研集体的优势,以现有的部编教材为依托,逐步建设优质的课程资源库。

二、注重各学科间的整合

作为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更显突出,涉及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合度强,仅依靠单门学科知识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提升课堂实效,需要跨学科整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中整合多门学科,充实学习资源,丰富课程形式,补齐教学短板。

(一)整合语文学科,采用“主题学习”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精神人文素养。道德与法治和语文学科都有着相同的德育功能,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都侧重语言文字的表述,在教学手段上是可以互相渗透、融合、借鉴、应用的。例如学习道德与法治一下主题三“我爱我家”与一下语文第四单元课文《静夜思》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了解《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依,在细节中发现家人的爱,感受家的温暖,体会静夜思所表达的情感。

(二)整合班队、综合实践等课程,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低年级有着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大特点。学科重视“思行并重”“知行合一”“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在参与社会、价值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二上《我和大自然》就可以和学校的春秋游、研学活动紧密结合。《绿色小卫士》与班队主题“节约能源”相挂钩。一年级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有一个主题《开个元旦联欢会》,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提早规划,到音乐教室进行表演。


三、走进学生生活,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即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出发,通过有价值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点:1.承载教学目标;2.为学生喜欢和接受;3.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大家排好队》上课伊始设计活动一:自由领取作业本,在没有老师组织的情况下,学生拥挤到讲台前,混乱且耗时长才领到作业本。课中活动二:本节课有发言同学上台领取小纪念品,经过一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简单懂得排队好处,所以在领取时自动排队。通过两次课内实践排队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