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训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3


大学校训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

崔丝露 曹艳红 张旭丰 *

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防治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摘要:校训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象征,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也是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党支部是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本文作者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训为例,通过阐释校训的文化功能、道德功能、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引领功能等方面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蕴含的价值,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的干部队伍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训 哈尔滨医科大学 价值 党支部 思想政治

校训是学校精神风貌的象征,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也是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正门口左侧块巨石赫然刻着“木直中绳、博学载医”八个隶书大字,这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训1]。“木直中绳、博学载医”是学校独立办学思想和精神追求的集中阐释,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新世纪的办学理念相融合的思想,蕴含着以“完善人格”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践行校训,脚踏实地,激励广大师生学习传递医学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的集中概括和提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体系中基础组织,是高校党组织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2],强调要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好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发挥并依托校训资源的思想政治价值,进一步挖掘校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蕴,探索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和抓手的契合点。2021年4月,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其中第二十九条指出:“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3]。” 下面从校训的文化功能、道德功能、导向功能、塑造功能、引领功能等方面的价值进行阐释。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的干部队伍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学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意义。

文化功能

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学校文化所包含的庞大体系中,校训作为理念系统和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学校发展的责任与梦想,是被广泛认可并能激励师生的精神指南,是学校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的物质呈现和精神载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向全校师生宣传校训内容、理解校训的丰富内涵,提高认识,是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教育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校训既蕴含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内核,又体现了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木直中绳”含义为各种可用的木料经木师测量加工成材;意寓学生经培养后成材。“博学载医”含义为渊博的知识,承载博大精深的医学。“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提出,既是对学生成长的指导性要求,也是对教师发展的指导性要求;既注重传授知识、人文关怀,也强调研究科学、探索真理;体味校训,以文化人,实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交汇融合。在育人工作中,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蕴含的抽象道理浅显化,使深刻的思想生动化,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文化教育大平台,帮助大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彰显以“励志笃学”为目的的求知精神。教师需要刚柔并济、宽严相济走心的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基层党支部工作具有教师教育者的功能。教师教育者同样需要“文化自觉”,才能引领教师对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有正确的认识及积极的自我反省,能有清晰的职业的认同和专业提升的自觉选择,反思课堂教学,实现自我统整和追求卓越的目的。

道德功能

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强制力和道德的自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目前,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和社会共同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必须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诚如鲁迅先生所讲,“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离不开道德标准。大学应该强化校训的道德价值取向,第一就是认识自己。第二则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化的人,传播正能量,在高扬和践行道德精神中追求人格的完善,树立崇高理想、了解国计民生、培养人文素质,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四观”,即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追求知识和完善人格是大学的基本功能。道德、良知、责任是个人乃至民族最重要的价值,校训精神是学校的道德精神,它们是人类之魂,亦是方向之光。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深厚的道德理论修养,而是植根于他日积月累的平凡而伟大的道德实践。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使命与责任担当,蕴含着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科学精神,书写着一代伟人的希望。哈医大校园传唱的校歌《托起人类健康的太阳》,饱经风雨、历经沧桑,传医授道、奋斗自强,与校训精神一脉相承,凝聚着哈医大人的期盼。基层党支部要立足校训的道德精神,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筑牢思想防线,不断用知识涵养思想境界,让人生出彩。

导向功能

导向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通过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在思维和实践活动、人际交往、情感表达、行为选择等过程中,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 德规范转化为职工的道德品质的提升过程。既有情感的因素,又包含内在的欲望、意志和态度;既指道德知识,又包含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校训是学校为了发挥社会功能和完成价值使命而制定的行动指南。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没有精神追求的民族和国家就没有信仰、没有敬畏、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激情,难免停滞和沉沦。“木直中绳、博学载医”集中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是大学进行科学合理办学的灵魂,蕴含着对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哲学观点。

韩延明教授在《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索》一文中指出:“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样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念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理性认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方面的内容;‘理想追求’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把握什么的内容’。”一所大学的理念,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方针,因此,作为大学理念的集中表现的校训,影响大学的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等的形成,具有规范师生的行为,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确保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要注重挖掘师生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素质,为师生的需求发展,人格完善提供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师生“感兴趣、看得见、摸得着”,引导他们以真实宽容的眼光审视自己、观察社会,帮助他们在纷扰混乱当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弘扬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奉献精神。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的导向功能,依托校训精神,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大学文化才会更具生机和活力。

塑造功能

校训既是大学文化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大学文化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化,具有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继承传统、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升华,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大学之“大”的重要标志,成为发展竞争力的核心,是构建和谐校园两大要素。大学校训既是师生追求的目标,又是师生言行的规范,构成了师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文化模式”。塑造大学文化精神对教师文化素养的陶冶、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对社会文化氛围的净化具有重要作用。“木直中绳、博学载医”作为学校新时期的校训,固然有其本质内容和内在的理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我们要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办学实践的需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校训的新内涵,并宣传给全校师生使其深刻理解。以此为指导来塑造、传承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训精神,培养仁者大医。

校训具有陶冶教师文化素养的作用。教师对高校品牌的形成至关重要,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高水平的师资是学校品牌形成的重要人力资本,是推动高校品牌成功的脊梁。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陶冶,不仅需要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还需要育人本领和评价素养。对于大学而言,大楼和大师固然重要,教师育人本领和评价素养的提高作为大楼基石和大师沃土的大学精神更加不可或缺。把大学精神注入教师心田的载体就是校训。大学校训也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有孕育作用。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人才的质量不仅仅看眼前的市场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所培养人才的发展潜力。高校必须塑造发扬自己特有的并真正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精神,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使其形成思想和行为的文化模式。培养把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统一的素养,自觉地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妥善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兼顾各方的需求与利益。“木直中绳,博学载医”将成为哈医大学生终身难以磨灭的座右铭。校训会对校园文化氛围产生净化作用。大学要保持自己的清纯、尊严、独立和追求,就必须用校训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为校园文化氛围注入清新的浩然之气和怡人之风。许多高等学校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其实这就是学校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鞭策人们奋斗不止。

引领功能

大学是开启智慧、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重要场所,承担着社会 进步向前的重要使命。校训则是引领大学前进的风向标,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校训,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先决条件。校训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其传播有利于社会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构建,所代表的人格力量影响着国民性格的培养和生成。《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要引领社会文化,首先必须形成大学自身的文化,而有生命力的大学文化是其精神核心。大学文化的生命力在不断地进步与创新。只有在继承中不断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以其特有的方式无形中转化为控制力、感染力和凝聚力,传承历史,把握方向,弘扬精神,荡涤灵魂。哈尔滨医科大学历经九十五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训“木直中绳、博学载医”以最为朴素的方式表达了一所大学最为需要的精神,最为重要的功能,它是医大师生的光明灯塔,医大师生将登上满载希望的方舟,驶向光明。校训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师生能在校训中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精神的内涵,并让学校精神外化为师生的行为,内化为师生的精神品格。提倡培养师生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学生毕业后融人社会、教师在其社会活动中都无形地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人,使校训所代表的高尚人格和崇高 精神在社会中传播,影响着国民性格的培养和生成。

校训,是大学精神之所在。高校的校训对培育校园文化、引领正确的价值观等有着特殊意义。校训,不仅是一把钥匙,能够为师生打开文化孕育之门;更是一盏航向灯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着组织建设实效需要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支部管理亟待增强等问题。从全球到中国,从单位到个人,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支部是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而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干部队伍建设、规范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管理,进一步巩固高校基层党建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学的优越性。高校教职员工与学生要以校训作为行为准则紧跟时代步伐在国家、校园大氛围中内省自身,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接受思想教育熏陶转变陈旧的思想意识,做勇于创新,爱国敬业的国之建设者、校之守护者、家之捍卫者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众多中华英才,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医科大学网.学校文化.《校训》.

http://www.hrbmu.edu.cn/info/1041/1495.htm.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1108/c414210-29635045.html


  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2021年5月第2次印刷第16页.

作者简介:崔丝露(1988-),女,黑龙江林口人,助理研究员,医学博士,研究方向:地方病流行与控制,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张旭丰(1964-),男,汉族,吉林双辽人,预防医学本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地方病预防与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Email:zxf@ems.hrbmu.edu.cn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