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谈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

吴珍华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 福建 三明 365413

摘要:我国的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璀璨,其精髓则是中国学,涉及内容甚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以及提高语文成绩。随着新课改实施,学生综合素养成为教育重点内容,因此学校针对当前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不再单一的只注重传授书本中的知识,学生自小学开始,便需要开始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在本文中,将围绕国学经典含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诵读国学经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诵读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继承,和其多种载体形式有关,比如国学经典就是载体之一,蕴含着文人墨客的思想与智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国学经典对于中国发展有特殊意义,其具体表现在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基于此,应从小学时期便让学生接触国学经典,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诵读国学经典原则

1轻松性

诵读国学经典是一场奇妙的旅行,能让学生跨越时空汲取古人的智慧结晶,所以诵读过程应是轻松无压力的,否则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挑选国学素材,并结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学习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国学内容。这样会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诵读国学经典,从而让学生对国学产生热爱之情,能够将其当做兴趣爱好,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还能为后期研究国学创造条件,使自身朝着继承与弘扬国学经典的方向成长。

2生动性

国学经典虽然是属于传世之作,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汲取其精华,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将传承国学经典的过程变得生动有魅力,这样就会避免学生对国学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所以教师的教授过程不能过于机械,比如为学生播放优质的视频资源,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能够令讲解国学的过程充满趣味性,让学生见识到国学经典富有魅力的一面,这样会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对国学经典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国学经典,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语文素养。

3差异性

每个学生对国学的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差异性以及对国学的学习差异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简言之,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以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获得诸多益处。基于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自主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国学经典,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三观,能够通过学习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诵读国学经典意义及方法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这期间,无数国学经典孕育而生,代表着古人的杰出智慧,正因如此,使得中华民族获得蓬勃发展。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语文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国学情感的责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发扬国学经典的人,让他们能够以传播中华文明为己任。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学生通过诵读能够提高识字水平,例如《百家姓》《三字经》中,有很多生僻的字,对学生起着启蒙教育作用,属于比较经典的教材,可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更加透彻的领悟。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学生识字水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汉字与词汇。基于此,教师要适时的引入国学经典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奠定文学基础,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诵读不同的学习内容,避免低年级的学生学习高难度的内容,高年级的学生学习非常基础的知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度不一样,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入启蒙知识如“人之初,性本善……”;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教学《弟子规》中的“父母命,行勿懒...”等,教会学生孝敬自己的父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了,因此教师可以教学《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会学生要虚心请教自己不懂的知识,保持爱学习的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能力也逐渐加强,可以让学生阅读《大学》,使得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可以学生《诗经》等,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理解能力有所增强,可以学习短古文,学生可以根据内容慢慢的解析作者的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纠正读音,规范学生读法

在我国古代,有一些字的读音和现代读音不同,属于通假字,意思不一样。而且小学生所处的阶段,对汉字的了解不够,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前将国学中的通假字标注出来,并作解释,当教师发现学生读通假字时出现错误,要及时的纠正读音,帮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能够正确的诵读,且能有一定的理解,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让学生诵读唐诗宋词,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唐诗宋词是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唐诗宋词也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诵读唐诗宋词能够让学生较为深入地体会到古代诗词所具有的音韵美、语言美,使得学生通过诗词之美去领悟传统文化精髓,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唐诗宋词,学习与掌握国学经典。小学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诵读国学经典的平台,既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鉴赏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到国学经典作品当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文化知识比较有限,这是因为教材编制者知道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基于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征,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诵读,直至能够背诵为止。

总之,国学经典需要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将诵读国学经典当做日常学习任务之一,如何有效渗透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点课题,对此需要教师运用多元教学方式,对当前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不再单一的只注重传授书本中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展国学经典知识视野,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媛媛.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18).

[2]陈小梅.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21).

[3]于四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4]刘晓晶.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才智,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