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策略研究

王智薇 吴向丽 王莹莹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教师的提问行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语言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对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有着推动作用。课堂上适时的提问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对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有大致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质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 语言教育 教师提问

师生之间通过问答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到用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方法展开积极的启发。

语言作为人们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体系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元素组成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方法、是人类非常重要的表达思想的工具。幼儿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领域的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教学贯穿于各个领域。其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掌握词汇增多、理解词义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想象力丰富等特点。调查发现,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足;机械式提问较多,提问类型单一;提问候答时间短;教师理答方式太过于单一;提问缺乏公平性等问题。

本文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幼儿园大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策略的优化建议。

一、提高教师提问意识和专业能力

幼儿园针对教师能力不足、意识不够的现象应多开展教学研讨或培训的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提问的各个要素,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自主思考,多给幼儿发言的机会,让幼儿做到敢说、能说、会说。教师首先要有提问的意识,才能使提问变得有效,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在一次次交流学习中,树立对提问正确的认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进高质量提问的产生。教师通过培训开始重视课堂提问,开始在课前对提问有所预设,对提问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候答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

二、丰富提问类型,促进幼儿思考

设计问题时,应更加注重提问问题的启发性和开放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性。问题不能简单,难度要适当,否则不能启发幼儿。应更加开放,能够使幼儿更加积极的思考问题,主动进行探索。然后应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相较于中班、小班,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更丰富、生活经验更充足,表达自己的欲望更加旺盛,所以教师的提问不能只在表面停留,幼儿需要教师通过有效、开放的提问发展思维,培养敢说乐于说的兴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不以教师的意志意识为转移,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应该因势利导、层层深入,促进幼儿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的末期,该阶段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进行启发性提问,使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师提问中得到锻炼。

三、合理选择提问对象,确保提问公平

教育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尽教师最大的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具有公平意识,有意识的提问座位靠后、不乐于表达的幼儿,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到课堂中来。对这类幼儿多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课堂参与感,同时也可以增加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促进提问公平的活动和措施,避免因教师主观原因所造成的“偏好提问”现象。比如在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可以通过奖励幼儿认真倾听,玩“鸭舌板”、“幸运大转盘”等游戏,每一个小木棒或着标签对应一位幼儿,每个幼儿名字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这种方式即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又能有效的促进提问的公平。让抽问成为幼儿的一种期待、一种游戏,也打消了胆子较小、不喜欢表达幼儿的恐惧。

从座位的分布来看,幼儿园多采用矩阵模式,这种座位模式会因为距离影响师幼互动;接着是半包围模式,这种模式客服了上一个模式的不足,但是中间的幼儿会得到额外的关注,两边的孩子会有被忽略的感觉;也有采取分组坐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合作讨论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有效,但在老师进行集体讲授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科学有效的是“C”型和“U”型,在这个模式中幼儿跟教师的距离大体一致,可以有效的互动。以老师为圆心画弧的圆形,老师看每位幼儿的视角是一样的,师幼之间的互动变得高效,有利于提问的公平。但是“C”型模式对幼儿的数量有所限制,班额过大也会分散教师注意力,增大教师压力,大班在20-30人是比较合理的。

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候答时间

教师提问后应留给幼儿一定的候答时间进行思考,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在上述的研究中发现,有时教师几乎不给幼儿候答时间。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得学生反馈,完成教学目的和计划,推动课堂进度。教师过于着急的想让幼儿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压缩幼儿的候答时间,也影响了幼儿自由思考,这种情况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若想让学生的回答更高的质量,可以增加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要等待,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比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发现多个幼儿的答案不在理想答案的范围内,教师要适时的考虑问题的合理性和是否给予幼儿一定的引导。

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呈现给我们精彩满意的答案,那么我们就要耐心的等待幼儿思考,给他们充足的候答时间。候答时间的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和有利于学生思考。当教师将幼儿的候答时间缩短到3秒以下时,教师的提问就会从“对话”转变成“质问”。当教师合理安排候答时间,将时间延长到3-5秒时,幼儿会思考出更详细充分的答案,回答时也会更自信。幼儿的候答时间教师也要在课前做出相应的预设,教师在备课时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做出适合该班幼儿的提问,给幼儿充足的思考时间。在幼儿候答时,教师应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要急功近利。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先观察幼儿,观察幼儿是否理解了问题,对问题的接受程度,以及对问题是否有思路。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教学的活动中,幼儿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实时的提问可以让教师快速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程度,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设计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5

4-55.

[2]吴集益.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1,10(04):

112-115.


指导老师:吴向丽,女,汉,山东济南,1982.01,研究生,讲师,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