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高辉

(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省 密山市, 158300)


摘 要: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低一些,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高一些,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具有明显效果,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效果


1. 前言

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是指脑部动脉主干闭塞,脑部组织不能得到动脉的充足供血,由于缺血缺氧而使脑部组织大面积坏死,导致升高颅内压,产生脑水肿而使脑血管有严重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若治疗不及时及缺乏有效性,将使患者病情逐渐发生恶化,严重患者甚至死亡。临床中主要采用脱水、颅内亚降低及对水电解质维持平衡等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尽管使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但达不到理想疗效,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不佳。根据现代医学选择最佳的一种治疗方法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随着深入研究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疗效,应对此提高重视。本研究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进行总结。

2.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有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9.16±1.35)岁。观察组有10例男患者,5例女患者,患者平均年龄(59.65±1.41)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应用吸氧、清除氧自由基及脑循环改善等方法进行治疗,对颅内压每次采用150毫升甘露醇药物降低,直到恢复正常颅内压。5毫升血栓通混合250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30 毫克依达拉奉混合100 毫升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4天。同时存在心脏疾病患者,采用强心和利尿方法进行治疗。发生感染患者采用抗感染方法进行救治。同时存在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法,基于常规治疗方法每日采用250毫升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4天。

2.3 统计分析

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21.0分析研究有关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方法,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P<0.05表明有关数据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分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6.34±1.11

4.23±1.41

52.33±1.61

86.44±1.15

对照组

26.41±1.07

11.34±1.37

52.39±1.57

72.63±1.31

P

<0.05

<0.05

<0.05

<0.05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低一些,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高一些,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4.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引发该病症有很多原因,自身遗传、环境及饮食等因素都容易造成患者脑部动脉血管狭窄、粥样硬化及堵塞等病变,患者在发病后有脑梗死的症状表现,还产生升高颅内压及意识障碍,治疗越早效果越佳,可减轻脑部组织坏死程度,降低治疗难度,应提高重视。

随着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深入研究大面积脑梗死,较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是其主要特点,病变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恶化,根据结果向源头进行追溯,脑梗死主要因脑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引起,形成脑部动脉血管堵塞及变窄等病变表现,在管壁聚集的血小板而造成,最终造成患者脑梗死。患者越大的梗死面积,具有越严重的病情,越大的治疗难度。由于缺血缺氧患者脑部组织细胞发生坏死,周边还存活的神经细胞较多,是救治的患者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面积脑梗死病变主要原因,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将血流灌注到脑梗死区域,使梗塞区域组织逐渐恢复,促进该区域脑部代谢能力,使神经功能减轻损伤,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5. 结语

总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具有明显效果,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林春.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6

[2] 秦锡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轻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8.15

[3] 吕春翔.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科学,2019.8

[4] 蒋先孝.血栓弹力图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

[5] 陈泽鑫,郑宾,郭海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9.10


作者简介:

高辉(1981-),男,汉族,黑龙江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