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出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算” 出精彩

魏丽丽

安徽省阜阳市北京路第一小学 236000


摘要:数学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计算能力。计算不仅是一项基本的数学活动,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做错题目,而做错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计算的错误。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对小学数学的计算进行了探索,认为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关键词:学习习惯,基本技能,核心素养。

引言: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可以发现,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二是口算能力差,造成计算错误;三是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题目、看错题目、计算方法错误、没有估算、验算的习惯。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对运算性质、运算法则、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等基础知识掌握不熟,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加强基础练习,学会反思总结学习经验,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一、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对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的,一味的计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将数学游戏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寓教于乐。我在教学之初,经常设计“闯关”、“抢红旗”、“找朋友”教学活动,让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起来。每次随堂,我给学生设计10题口算答题,采用抢答的形式,全部答对奖励小红花一朵,谁最先得到10朵小红花,可以换取“数学之星”一枚,并在“班级小能手”表扬栏展示。这项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既增加了课堂学习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随着“数学之星”的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加了,对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前提。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加强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指导。在开始计算时,要求学生先观察题目的数字和运算符号的特点,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学过的运算性质或者运算定率进行简便运算,再想一想计算顺序,并进行估算。计算时要仔细,遇到数字大或步骤多的计算时要沉着,不能急躁。计算结束时,可以用逆运算或重新计算进行验算。做错的题,让学生进行分析梳理,反思自己经常做错的原因是哪些,应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分析的习惯,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养成纠错改错的习惯,可以让计算准确性大大提高,而学会自我反思,将逐渐成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而受用终身。

二、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反应速度、注意力和判断力。在教学中,口算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进行灵活多样的训练,对低年级口算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如:“开火车”游戏,教师出示口算题卡,每一组从前往后依次答题,全部答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枚小星星。“找朋友”、“连连碰”、“扑克牌”这些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中年级可以“竞赛式”练习,提高口算速度,采用“比一比”、“抢答”等形式,用多媒体呈现口算题,学生快速抢答。高年级的口算练习,教师先规定出题的范围,指明练习的针对性,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写在卡片上,同桌或小组内交换卡片答题,并互相批改,比一比谁的准确性更高。这样坚持每天课前课后5分钟,每天20题口算练习,经过日积月累,一定能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算出大致取值的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比如在计算48×71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取整数”的方法或“四舍五入”的方法,把48看作50,把71看作70,进行估算,结果大约是3500,在此基础上,再进竖式计算,计算的结果应该在3500左右,学生心中估算的结果就会起到一定的检验作用。

熟练运用简便运算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在进行计算时,让学生先观察前后数字和运算符号之间有什么特点,再结合利用学过的运算知识,寻找简便运算的方法,如“加括号法、去括号法、拆分法”等。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125×88=125×8×11=1000×11=11000,或125×(80+8)=125×80+125×8=11000;或运用巧算的计算,如1.5÷0.25=1.5×4,8×0.25=8÷4;记住一些特定的结果,如125×8=1000,25×4=100;小数与相应分数的互化,如0.25=1/4,0.75=3/4,0.625=5/8等;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如熟记1-25的平方,圆周率与1-20的乘积。这些特殊的计算结果,在练习、作业、生活中使用非常多,熟练的掌握牢记可以在计算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产生较高的效率。

在计算中,学生有时为了速度,计算一遍过,往往忽视验算。教师要求学生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检查,及时检查数字及运算符号是否抄错。同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运算,交换位置等进一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如在计算384÷12,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验算,进一步理解乘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在解方程计算时,一定要求学生把方程的解带入原方程验算,提高学生解方程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的指导练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结合计算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去“体验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爱上数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一定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精心设计练习题,以找错、纠错为主,分析清楚每个学生错误产生的原因,加强针对性,并提供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探索精神,将计算和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计算,认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取得家长配合,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随时进行口算练习,比如:逛超市、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生活实践中探索计算方法,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结束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繁复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灵活、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得到稳定提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61517fe333b62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