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8
/ 2

如何开展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李燕婷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校阶段,学生时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融入实际学习中,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意识,为学生营造爱国主义的学习氛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培育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作出了重要批示。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加深对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在思想、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感,尽可能地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奋斗之情,更好地服务人民、为国贡献”。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学生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拼搏奋发、建功立业。

6152a71db9531_html_2e82c6256923eb15.jpg


1 既注重历史传承性,也彰显时代特色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尊重爱国主义的历史传承性,也要彰显爱国主义的时代特色性,做到历史内涵与时代主题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

在中华民族的爱国奋斗史中,既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如此情系故土的朴实情感,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既有为“国家振兴、民族崛起”而贡献毕生精力的仁人志士,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在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仅要倡导和传播“流行歌曲”,还要弘扬和传授“经典曲目”。必须讲好中国传统历史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红色经典故事,穿越时空、引经据典,将爱国经典事例和人物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过程,让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华民族爱国奋斗史,以尊重历史事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激发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当然,以史明志、借古论今固然重要,但洞察现实、把握当下也不容忽视。爱国主义思想内涵不是僵化刻板、封闭保守的教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合新鲜的思想血液和时代内涵。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讲中国传统历史爱国故事和红色故事,还要讲中国当代可歌可泣、更加鲜活的爱国故事,要凸显时代特色、增加时代情感。要把这些新时代的爱国故事和爱国人物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拓展和创新爱国主义主题和内涵,更好地贴近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和体悟爱国主义就在身边,触发思想灵感,拨动心灵琴弦,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2 既坚持政治立场性,又注重鲜明道德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局势而提出的政治要求,彰显鲜明的政治特性和政治语境,也是基于新时代爱国伦理现状的道德诉求,彰显鲜明的道德特色和道德话语,是政治立场性与鲜明道德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彰显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特色。我们开展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的自然属性和爱国的自然旨趣,而满足于对“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等内涵的理论阐释,培养青年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尤其要侧重于国家的政治属性和爱国政治旨趣,旗帜鲜明地阐释“爱国主义”之“国”的政治内涵,让青年学生清醒地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政治道理,爱国不仅包括对祖国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也包含对附着其上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拥护和认同。

在开展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在彰显鲜明政治属性的同时,要凸显其道德属性不可或缺。注重从政治道德层面深入挖掘传统爱国精神资源,积极开发现当代爱国思想道德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认知、爱国意识,不断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加强爱国道德情感教育外,还必须融入和渗透政治道德伦理教育,以增强青年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主体意识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族担当和责任意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为荣,分裂祖国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既注重理论导向性,又体现实践实效性

在校期间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思想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塑造成型。因此,面对纷繁复杂、思想价值多元的社会现状,部分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处于朴素的、自发的朦胧状态,对“什么是爱国、为什么爱国、怎样爱国”问题,既缺乏理论思考又缺乏实践体验。所以,新时代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务必坚持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就理论层面而言,不仅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内部构成、价值取向、外在表现等,加强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进行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还要重点宣讲、阐释、解读新时代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理论,让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和理论精髓,清醒认识到新时代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并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

就实践层面而言,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否取得预期成效,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真正实现爱国主义思想理论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转变,积极地将爱国主义付诸实践。譬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是否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整体意识,自觉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利益;当遇到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荣誉和利益言行时,能否敢于主动站出来大胆斥责、批驳、抵制,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和形象。新时代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说教,要侧重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实践行为的指导和引领,实现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和良性融合,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4 既坚持灌输式教育,又注重引导式教育

教育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起点还是归宿都是人。由于人是开放性和不可简单定性的特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坚持灌输式教育。一种思想意识的形成,往往需要进行持续性地理论灌输或注入。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协同运用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教育渠道,将爱国主义思想理论有效灌输到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力争短时间内加深他们对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的认知,促进他们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尊严感,厚植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注重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出预想和设定的目标,引导出功能障碍者学习各种技能动作的一种互动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其融入幼儿园、中小学文化课教育,尤其是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非常盛行。而引导式教育在我国流行较晚。然而,在新时代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仅仅靠灌输式教育容易导致青年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必须辅之以引导式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最好是爱国模范人物,现场讲述爱国故事等教育模式,以熏染、诱发和触动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增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担当。

语:

总之,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爱国奋斗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将爱国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成才。为此,广大学生应牢记初心与使命,坚守爱国奋斗之心,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书写自身不悔的华章,奉献热血与青春,筑造完美人生。

参考文献:

[1]苟振芳.从培养学生节能意识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商洛师专学报,1997(02):84.

[2]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意识[J].中国教育学刊,1988(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