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育 培养更高水平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育 培养更高水平人才

刘子丽

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西北中学 610041

摘要: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和支撑。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注重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体验和探究综合德育实践课程;动态、全面、精准监测和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优化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更高水平人才的培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信息技术;更高水平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教育信息化”已作了全面部署,要求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参与,需要更高水平教育信息化的支撑。因此班主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注重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体验和探究综合德育实践课程;促进家校、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反思;动态、全面、精准监测和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优化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更高水平人才的培育。

一、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育的原则:立德树人、育人为本

信息技术使德育内容更鲜活,德育方法更多样,德育手段更丰富,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始终应以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为原则,不能被滥用。在德育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既要考虑德育内容的特点,又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把握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确实对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教师方面,在德育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生动、界面的美观,应更注重是否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学生方面,应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但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它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重要的工具,从而使学生能合理而非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助力德育教育的目标:培养更高水平人才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应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最终指向更高水平人才的培育,以此为目标能够实现的融合即为有效地融合。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素质为重、综合交融、全面发展”。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评估-教育-再评估-再教育 ”的过程,评估、评价在其中居于重要的枢纽性地位,在过去对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能力和素质的识别主要仰赖教师的个人经验,既费时费力,又无法大规模开展。但有了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不仅可识别,还可被记录、被储存,从而为评估评价和改善教学提供依据。[1]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种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将班主任工作与团队活动,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德育引向深入并向社会延伸;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体验和探究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动态、全面、精准监测和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优化德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促进更高水平人才的培育。

  1.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径

德育教育,“更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投入,而且需要外部技术条件的支撑.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主要包括效能工具、信息获取工具、认知工具、情境创设工具、交流工具和评价工具。在时代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工具可以作为支持和促进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互动的中介,延伸和拓展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深度认知、深度实践、深度交流与反思,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促进更高水平人才的培育。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工具、信息获取工具开展丰富多彩主题班会,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组成,教师可通过主题班会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技术让传统单一、说教的班会课变得更加鲜活,在每周的主题班会课上,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创设工具创设生动的德育情境,应用信息获取工具提供丰富的德育的内容,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信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认知和情感的激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德育的自我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把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作出正确鉴别、批判、吸收和继承,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效能工具开展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实践和深度认知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具有很强求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文化性。信息技术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深度融合,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研究中进步,在分享中成长。[2]

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自主尝试、探究活动,提高效率,较系统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深度体验和深度实践中,有所得,有所悟,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对同学,对社会的认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品德得到提高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153c31e19f51_html_78af9e1c2c73675c.gif(三)运用信息技术的交流工具构建平等、互助师生关系,促进家校、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

家校联系、师生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高效的环境,如QQ、微信等都为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支持,班主任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得到提升的同时加强了师生的感情联系,有利于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促进家校、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

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数码相机拍摄学生在学校的实际生活,寻找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班会课给同学们播放,让学生看到身边的榜样、文明行为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将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空间或微信群,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点滴和成长,利用它缩短学校和家长的时空距离,加强心灵的沟通。

在大信息环境下,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交流工具促进家校、师生、生生的深度交流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加强对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并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促进学生树立正解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作为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化教育》2019,01

[2]姜英杰,潘怀.信息技术与学科德育深度融合策略研究.信息科技探讨,2018,06-0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