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9
/ 2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素养

陈龙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中学校 615700

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质五大要素之一。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感,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将教材与当地史料资源有机结合,挖掘这方面的素材,突出家国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  

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要素之一。新课标中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索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家国情怀”概念

“家国情怀”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级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具有狭隘性,在发展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宗族伦理、个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是经历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情感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主权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从《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再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这一情怀。
  二、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1.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家国情怀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文化,得益于丰富的个人历练,研判于复杂严峻的现实挑战。其核心要义对青年教育具有现实指导作用,能帮助青年确立为家报国志向,引导青年端正价值观念,引领青年在学习榜样中成长成才。作为当代高中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而要履行好这一使命的前提就是爱国,通过学习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和那些为新中国的今天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了解今天的中国来之不易,从而培养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解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和言传身教让学生不仅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而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高中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
  高中生即将踏入社会,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许多高中生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外来因素影响,思想容易波动,情绪容易激动。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在高中阶段对其引导不当,他们可能很难完成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甚至容易误入歧途。因而,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爱家、爱校、爱国的精神和责任感。
  高中生是家庭幸福的希望,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高中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培养其勇于担当的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本内容与乡土校本教材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调查研究等途径,引导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1.依托校本资源,充实历史认知
  许多地方都有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方历史校本资源,教师可将课本内容与乡土校本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后作业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搜集乡土校本资料,然后在下次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增强学生对乡土史资源的认识,强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感。例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可以提前让学生查阅地方志或其他乡土校本资料,设置问题:家乡盐源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政区?课后收集家乡行政单位称呼演变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学生查阅资料时会发现盐源县有着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汉朝时是定笮郡府。
  2.创设史实情境,真正走进历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多个维度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影视资料、史料、朗诵诗歌、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营造家国氛围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培养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甲午风云》片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名将邓世昌英勇抵抗日军的事迹,加深学生对甲午战争的理解,体会中国人民英勇的斗争精神,认识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情感
  近代以来,许多革命英烈在抵抗外来人侵或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英勇就义。他们都被安葬在烈士陵园。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感受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高尚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历史时,可以带领学习到卫城、树河、盐井等地烈士陵园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热情。实地实践活动后,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写一篇观后感,说出自己的感悟。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家国情怀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爱家的情感,更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一份担当与勇气,还体现为一种“修齐治平”伟大抱负和为国为家的高尚情操。这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当然家国情怀素养自身又是超越教学甚至高考的。

参考文献:

[1]韩向臣;李龙家.家国传统与秩序再造——基于中国逻辑的历史分析[J]东南学术.2021,(05)

[2]杨艳.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 2021,(69)

[3]王晶.将家国情怀融入中学历史教学当中 ——以旅顺高中为例[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1,06

6153c386a006c_html_bcaf13f4ea4e15b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