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提升研究

陈玉原 王艳

宿州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存在以下现状:大学生长期以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亟需改变,理论学习与理性思辨能力培养滞后;深入探讨课程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学习意愿的关调研系,以嵌入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学习是新的探索。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推动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向学生自主“学”为中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学习意愿

  1. 前言

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学生长期以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虽然实现了教育传承知识的目的,但是对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水平没有裨益。“研究性学子重在知识整合和创新、更加自由开放与合作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着重强调对人的思维训练与培养,理性思维与思辨能力,或者是想象力都是科学拓展和创新,掌握研究性学习,深度挖掘潜在的时代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训练与实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近年来,在研究性学习下,大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不再只拘泥于课堂上的内容,在课下大学生充分利用不同方式来学习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义重要。开展创造教育,强调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以学生发展为主,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满足了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2.调研区域及对象

研究区域:宿州学院

研究对象:宿州学院在校大学生、在职教师

3.调研内容及方法

3.1研究内容

①深入探讨研究性与大学生学习意愿的关系,进而探讨研究性学习与课程思政关系,嵌入式课程思政为最佳路径。研究性学习意愿,让学生自身去发现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全方位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其中包括线上网课学习、线上大流量短视频平台学习、线下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拓展等方面。在此期间,兼顾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③在大学生学习意愿方面,课程思政的正向鼓励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性。要让大学生真正的做到愿意探索、愿意实践,研究当代大学生对于线上、线下学习的需求,在课程学习中更为积极主动。

3.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括个人信息(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现有研究性学习方式(线下、线上、其他)、学习途径(校内课堂学习、校内课外拓展活动、各大公众号平台、学习强国、大学生慕课等软件)、大学生个人学习意向、大学生学习满意度、体验度等方面,完善调查问卷内容。

实地调查

  1. 在本校各个二级学院访问不同年级学生关于研究性学习参与方式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任务完成情况;

  2. 访谈本校各类教师,了解课堂学生学习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待学生课堂学习的意愿;

  3. 通过校内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例如:校园影院观看红色电影随感、国家时事政治宣讲、红色家书诵读等,来实地采访参与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是否以主动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迈进。

技术路线

  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以网络问卷为主、纸质问卷为辅。各专业大学生分发问卷,覆盖学生面广泛、数量多,确保调查结果的可行性、广泛性。

  2. 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对于研究主体一一访谈,增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3. 个案研究法,以研究性学习能力较强学生为个例,来调查思政课学习方式和大学生课堂学习意愿的关系。

4.调研步骤和过程

前期调查问卷设计、使用与收集、整理;后期实地调查研究,访谈各学院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接受度,深入课外科研项目等的现场,多维度收集大学生的态度想法。

  1. 结果分析和讨论

  1. 在本问卷中,先是提及同学们对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以便达到高效学习意愿提升的效果,根据所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如下:

在收集的有效问卷中,91%的同学对于研究性学习的了解源于任课老师,46%的同学也会通过大学第二课堂的课外实践学习获取,仅仅只有7%的同学会通过公众号、app等社交平台参与研究性学习。

校园内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最佳途径,而校内研究性的学习中,言传身教、躬亲示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与此同时,需加大对网络公众号等社交平台的优化创新,推动课程与互联网的联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 研究性学习的看法与见解。

71.2%的同学认为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会有帮助,其中有31.4%的同学认为对帮助特别大,39.8%的同学认为比较有帮助,只28.8%的认为不太有帮助。大学生研究性学习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

约78.8%的同学会去主动关注政治时事,只有20%的同学会与自己的学习相结合,大多数同学源于现实的关注更能促进研究性学习。

  1. 其次在教学中影响同学们对于课程思政学习热情的因素有:

有高达82.4%的同学认为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喜爱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参与度高,能够自由发表意见”,教学中参与程度高,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认可程度增强。67.4%的同学选择“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材生动有趣、课程知识对自己有用、任课教师有个人魅力、课堂活动氛围风趣”这几个选项都有所占比,但比重相对较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 77.5%的同学都认为“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任课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为主要存在问题。迫切需要创新型学习方式,提高研究性学习意愿。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的育人意识,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

专业课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对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影响:

高达91%的同学都认为“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提高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愿。例如会计学专业,老师在日常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时候,同时会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会计专业教学中,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优秀中共党员如何在平凡工作岗位中敬业、爱国的微视频,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并在会计专业课上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把分组讨论和自学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愿意主动把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有效融合。

  1. 调研结论与讨论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的提升主要与学习环境场所、学生个人对于时事政治的看法、学习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大环境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搭建知识型网络,创立学习型app。

学生个人对于课程思政的喜爱程度与学习意愿的提升也是成正比的。“教学的互动性特质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大学生个体属性在思政微课模式与大学生思政学习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而大多学生都喜欢能拥有创新性嵌入式学习方法从而可以借助多重力量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意愿。新媒体的即时性、多样性和个性化对拉近榜样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显著正向影响。

7.建议

  1. 通过引入嵌入式微课这一新型研究性学习模式,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研究性学习嵌入方式,提升大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高校教师应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融合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

  2. 课程思政应该与时俱进,同新时代改革发展新要求相适应。充分且主动占据移动互联网平台,掌握大数据,做好分析研判。

  3. 研究性学习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将课程思政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程中。

综上所述,植入课程思政理念,从大学生学习角度切入,以嵌入式方式充分整合课程资源,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提升研究,是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学习历程。

参考文献:

吕素香,李鑫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状况调查——基于北京市十所高校学生的因子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6(2),93.

委华,张俊宗 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20(9).

基金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高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以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为例,编号:szxy2020ksjy03.宿州学院十五届科研立项: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意愿提升研究,编号:KYLXYBXM21- 114

作者简介:陈玉原,女,2003年2月22日出生,汉族,籍贯:皖,本科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