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选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选择分析

程定平 1 何清华 2

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2、湖南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接受高校教育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培育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民办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主动适应当今企业的转型升级,让企业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协同学校管理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民办本科院校为何选择校企协同、选择校企协同时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育选择


一、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选择初衷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以本为本”即要求全国高校以本科教育为根本,“四个回归”指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这为本科院校尤其是尚处于发展上升中的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契机,各类本科院校开始寻求变革之路。以笔者所在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自此学校提出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以创建“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国际化本科院校”为目标,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提升。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指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社会工作需要紧密衔接,以最快速度融入工作的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可以减少岗前培训成本、缩短适应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就业优势,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对于学校而言,培育应用型人才是学校发展的主观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培育应用型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其就业形势好,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减少学校和师生家长的就业压力,从而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缓解招生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软硬件设施、科研投入、师资力量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培育科研型人才不具备竞争优势,扬长避短,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学习一些应用型的知识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就业信心、减少就业困惑。

方向已然明确,如何实施成为重中之重。当下,如何培育应用型人才成为众多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的重点课题,不少相关学者和高校教师正努力为之寻求解决方案。笔者认为,直视问题、从结果寻求解决方法,虽简单直接,但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大学的四大使命之一是服务社会,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一定不能脱离社会需要,除了事先准确了解、分析社会需要外,培养符合服务企业需要的人才才是关键。人才是否符合企业需要是由企业来决定,准确地说是企业岗位要求来决定,只有学校和企业协同办学,让目标企业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共同培养人才,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供求一致。

  1. 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选择坚持

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选择校企协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改革的主观需求。民办本科院校想要通过校企协同来提升办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必须牢记初始使命,坚持两项原则,才能在高校教学改革浪潮中接受时代的洗礼,不迷失方向,迎难而上。

首先,坚持应用型国际化目标融合地域资源彰显学校特色。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其应该始终坚持“高水平教学应用型国际化本科院校”的目标,发挥宇华集团的国际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湖湘资源平台,打造“一流民办本科院校”。国际学院的会计学(中外合作)是学校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合作举办的会计学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湖南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本科教育项目,项目自2014年招生以来,已有3届共43人获得双学位,出国率在同类项目中稳居前列。学校应该继续坚持培养具有扎实的会计、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国内外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并具备诚信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国际化高级会计应用型人才,为学校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应该结合长株潭的重工业、机械制造等区域发展优势,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作用,促进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坚持因势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协同模式提升培育效率。校企协同只是一种思路,有很多的校企协同模式,民办院校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恰当适宜的校企协同模式。国外现有的校企协同模式主要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课堂学习与在企业的计算薪酬的正式工作经历相结合 “工学交替”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教育的“双元”模式;英国的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至理论的“三明治”模式等等。国内校企协同的典型案例有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温氏班”,温氏集团采取技术入股、转让、服务等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合作科研、研发、育人,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以上校企协同模式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的,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本科院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校企协同模式。例如,信息和工程学院的汽车工程等专业,可以采用“卓越计划”,构建“2+2+1”的协同模式,即对一学生进行双师资双平台的共同培育,双师资是指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企业的专业导师共同教学,双平台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和企业的研发生产平台。这样培育的学生就能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既能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能很好的运用于社会实践,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人才。

  1. 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选择共赢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选择与目标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协同发展,有利于学校、目标企业和学生、政府等众多利益主体实现多方共赢。

首先,融合企业各项资源增强学校竞争优势。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不同于公办院校,所有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每一笔投入均源自学校的投资方和学生学费,相比较而言,资金实力有限。民办本科院校与企业校企协同,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学校的部分必要设施建设投入,节约部分资源用于师资的培育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增强师资优势。另一方面,与知名企业协同发展,共育人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如能够得到长沙的三大工程机械制造巨头的青睐,那无疑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选择决心和就业信心。

其次,借助校企两轮驱动加快培育企业所需人才。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的师资,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常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实践出真知,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校企协同,聘用企业的专业技术员工进行校外教师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防止出现“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无从下手”的尴尬。另一方面,只有真正从事生产实践,才能更好地明白岗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从而量身定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具体要求的植入式教学,让学生提前知晓工作要求,提前培养相关技能,毕业后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

再次,挖掘校企研产资源发展提升地区知识经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和生产力。科技发展依赖知识创新,生产力的转变也需要知识支撑。高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正好可以实现科技与生产力的转换,创造经济价值。政府扶持当地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可以从多方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第一,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经营是需要给当地政府缴纳税款的,包括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和学校的企业所得税。第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的学生大多会选择留在熟悉的城市工作生活,校企协同,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优秀学生选择留下,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费用,降低当地政府人才引进成本。还有,民办本科院校拥有着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和返聘教授,他们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民办本科院校往往不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生产的能力,与企业联手,将科研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为学校、企业乃至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四、校企协同: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困难犹存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民办本科院校发展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学校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培育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民办本科院校除了适时调整专业方向,迎合企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人才,暂时别无选择。校企协同是民办本科院校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不二选择。但是,当今民办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协同共育应用型人才还存在不少障碍,需要多方改变观念、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首先,校企协同目标企业的确定困难重重。选择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规模强大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是最理想不过的,但由于民办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规模相对较小、影响能力有限等,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事。很多势力强大的规模企业更愿意选择更具优势的985、211院校进行合作,民办本科院校并不是他们的选择目标,这除了民办本科院校需要自身做大做强外,可能需要政府的顺势引导和政策支持,其次也需要相关企业领导改变思维观念,给予民办本科院校更多参与的机会。其次,校企协同的模式选择和参与方式及参与程度等也是很难把握的。民办本科院校与协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企业专家和技术员工参与教学的学时比例分配、教学时间安排等均需要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和目标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磋商探讨并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秋锋.地方应用型本科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9(17):57-60.

2.杨光祥,杨锋,屈建华.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269-271.



课题来源: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办本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作者介绍:程定平,女,1979年10月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管理经济; 何清华,男,1978年6月生,湖南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与学生管理

联系方式:15084736860,QQ:397136643;邮箱:397136643@qq.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程定平收,邮编:410200;1508473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