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视阈下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反思——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3

“政治认同”视阈下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反思

——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

牟淑娥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核心素养视阈下的教学与传统“知识本位”不同,更加注重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养成。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实现了在课堂“议”,课外“议”和跨界“议”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实现由“知识本位”到“能力立意”的转变。本文以2018年新版《政治生活》教材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为例,反思议题式教学设计对“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地情况。

关键词:政治认同;议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笔者在2021年4月至5月参加了由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2021年成都百万教职工技能大赛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中,笔者以2018年新版《政治生活》教材为内容,以落实“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议题式”教学设计为思路,遵循“选定议题—收集资料—设置问题—选择活动—梳理流程—选择评价”的设计过程,精心设计了十个教案。通过比赛的系列教学设计,笔者对“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以及“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本文中,笔者将以十个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为例,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做法及改进措施。

一、“国家利益至上”议题式教学设计思路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教学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会生活中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

从课程标准的内容看,必修二《政治生活》尤其注重培养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拥护党的领导,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从学生情况看,高一学生对国际、国内时政有所了解,但对时政材料缺乏理性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容易被一些负面信息所误导,不利于成长。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内政外交实践,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理性判断,增强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从教学方式看,议题式教学设计遵循“选定议题—收集资料—设置问题—选择活动—梳理流程—选择评价”。在组织活动中坚持“情境体验—明确任务—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整合结构—知识迁移”的运行模式。课堂架构由“情境柔化—情境活化—情境羽化”纵深推进,学生活动在“收集材料—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逐次展开,能有效达成 “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的任务。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时政热点“日本核废水事件”发展的事实逻辑串联 “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我国国家利益”理论逻辑。设置“各国发声,了解国际关系”议题,描述分类国际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设置“纷杂之声,透视国家利益”议题,全面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通过分析利益相同则合作,利益相悖则冲突,深刻理解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置“正义之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议题,明确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对我国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产生认同。三个议题教学目标的设置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

二、“国家利益至上”议题式教学过程

2018年新版《政治生活》教材将第八课第二框“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课题修改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并对知识内容作了充实和修订。第一目“国际交往剪影”是情境导入,展现当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第二目“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是情境分析,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概述。第三目“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情境回归,旨在增强教材的思想政治性,既让学生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只有通过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

新教材的修订表明,这一框题的教学重点不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知识,而是聚焦于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并以此引领学生的实践。这一修订彰显了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课程”的定位。

基于此,笔者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议题定为:“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与美、日‘国家利益第一’的比较”。并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逻辑出发,围绕这一中心议题,设置了一系列子议题(议题链):“各国为什么持不同立场”、“如何评价美、韩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赞同日本排放的行为”、“正确打开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是什么”。

导入环节播放“外交天团集锦”视频,捕捉学生情感热点,在邀请学生谈感受的过程中,点题本课的教学内容。

在议题一“各国发声,了解国际关系”中,笔者直接展示日本、中国、美国三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冲突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在议题二“纷杂之声,透视国家利益”中,笔者深挖核废水事件背后不同国家的发声情况,先让各组代表依次走上讲台,进行相关议题的展示和交流。然后围绕各组代表的发言,师生共同探讨,从不同角度对发言内容进行反思,加以补充,甚至提出质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各国不同发声背后的原因都是基于本国国家利益,从而得出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结论。从三个层层递进的议题链,得出“国际利益的实质、决定、原则”。

之所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活动方式突破教学重点,是因为学生从来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若参与,有体验则会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实际教学证明,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极大的被调动,课堂上有了知识的创生、素养的落地。

在议题三“正义之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中。笔者通过设问“如果日本推迟核废水排放时间和浓度,中国是否会改变态度”,顺利让学生的思维落到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层面。在处理此部分的过程中,笔者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在讲解国家利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坚持国家利益”。

三、“国家利益至上”议题式教学反思

议题式教学的四大要素是议题、情境、活动、任务。其中,议题式纽带,情境是载体,活动是路径,任务是指向。四个要素遵循议题统领、思行合一、社会建构和素养中心的原则。要想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的功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优化议题,实现知识结构化。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借助中心议题和一系列子议题,将课程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化关联和结构化重构整合。

中心议题: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与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比较

子议题

设问

相关知识关联与整合

各国发声,

了解国际关系

这些关系呈现什么形式?

国家关系的含义、内容、形式


纷杂之声,透视国家利益

从代表发声内容看,各国为何持不同立场?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如何评价美、韩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赞同日本排放的行为?

利益相同则合作,

利益冲突则对立

正确打开维护国家利益的方式是什么?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义之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如果日本政府宣布推迟排放时间、降低排放浓度,我国会赞同吗?为什么?

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的通过议题设计探索相关知识生成的线索和内在逻辑。在议题探讨中逐步构建起本课的知识结构,实现了对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和浅表化知识的深化。这种通过议题式教学,创造和重构教材知识结构和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掌握和存储知识。而且发挥了知识在素养形成中的载体作用,让同学们在对知识的综合性理解中,感受到知识与现实生活意义之间的契合,自觉形成了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政策的政治认同。但在处理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正义这一知识时,笔者忽略了知识的牵挂后连,导致知识的铺陈过于生硬。因此,在子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将课程主干知识进行前后比对,通过系统关联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结构化重构整合。

(二)巧用活动,实现知识迁移化。

笔者在第二个议题中设计了中、美、日、韩、俄五国对核废水事件的表态活动,在第三个议题中创设了具体的场景,设置了“请选择一个内容为我们维护国家利益发声”的活动。两个活动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兴趣,印证教材知识。这一活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层层推进的系列化议题,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活化、羽化抽象生硬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生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实现知识向现实生活的渗透和迁移。

两个活动虽然也能在一定意义上激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存在只能引导学生静态理解知识的缺陷。尤其是在处理 “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与美国‘美国利益第一’的比较”这一暗线时显得较为薄弱。在类似活动的处理上应更加注重深挖素材,找准契合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化。

(三)设置辩题,实现知识智慧化。

笔者将本框中心议题设定为“中国“国家利益至上”与美国“国家利益第一”的比较”,旨在通过思辨性甚至两难性议题的“辨析”“辩论”和“争议”,充分挖掘知识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智慧价值。在实际操作中,受限于课堂容量,没有及时鼓励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对议题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观点。从这个角度讲,本节课的政治认同素养达成效度有待提高。

要想在课堂上真正实现“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必须高度重视在“议中辨”。辩题应使同学们直面和经历不同认知与思想觉悟的差异和冲突。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辨析帮助同学们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探究辩论中拓展视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和智慧,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2017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6

[2]高中时事政治.《在议题式教学中实现知识创生——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例》[J]. 2020年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