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改良与传统无结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0
/ 1
摘要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改良与传统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肩袖撕裂患者,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32~74岁[(59.3±10.1)岁]。左侧26例,右侧34例。体重指数19.5~32.4 kg/m2[(25.5±2.6)kg/m2]。肩袖撕裂长度2.0~3.7 cm[(2.7±0.4)cm]。疼痛持续时间2~88 d[(26.2±17.1)d]。31例采用改良无结缝线桥技术修复(改良组),29例采用传统无结缝线桥技术修复(传统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活动度,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3个月、12个月采用MRI评价Sugaya分级和肩袖再撕裂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15个月[(12.0±1.8)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前屈、外旋活动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VAS(2.7±1.2)分显著优于传统组(3.4±1.2)分(P<0.05)。术后12个月,改良组外展、前屈活动度[(146.9±21.4)°、(150.4±16.2)°]均显著高于传统组[(130.7±27.4)°、(140.6±18.4)°](P<0.05);两组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VA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1.2±0.5)分、(29.5±2.3)分、(80.4±5.4)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1.5±0.5)分、(27.2±2.7)分、(76.3±6.6)分](P<0.05)。术后3个月,两组Sugay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Sugay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无再撕裂,传统组出现3例再撕裂。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伤口不愈合、感染、肿胀持续不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肩袖撕裂,肩关节镜下改良无结缝线桥技术较传统技术获得更好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疼痛减轻更明显,再撕裂发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