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研究

苏跃

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内所收集的我国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对比城市与农村的医疗服务需要量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结果:从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人均年患病天数和人均年卧床天数等方面整体略高于农村(P<0.05);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与农村相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出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数和业务用房面积数方面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问题,需要维持城市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平衡,进而提高广大乡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提升农民包括获得感、信任感、安全感在内的幸福感”。幸福感来源主要表现在就业、增收、教育、就医、养老和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1]。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建设的建设力度,发现及研究分析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依据具体情况探索建立有关资源协调机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资源方面的协调能力2]。本文研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问题,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全部数据均来源于2011-2019年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与2020 年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地区:医院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另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医院均符合统计年鉴上的界定。研究以2010年各指标值为基准,依据定基比的计算结果对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评价指标相对值=农村评价指标绝对值 / 城市评价指标绝对值×100%,进而评估医疗服务的相对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2011-2019年城市与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人均年患病天数和人均年卧床天数等方面的医疗服务需要量。

1.3.2对比2011-2019年城市与农村居民的卫生技术人员数 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数、业务用房面积数等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分析,其中计数时用X2(%)检验,计量时用t检测(6168f7975c7e5_html_b2061f6adcf43b23.gif )检验, 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从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人均年患病天数和人均年卧床天数等方面整体略高于农村(P<0.05),见表1。

表1 我国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

年份

两周患病率(%)

慢性病患病率(%)

人均年患病天数

人均年卧床天数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2011

11.8

18.6b

12.8

29.0b

37.0

47.8b

3.2

3.1b

2012

12.8

19.5b

11.9

26.8b

39.2

47.9b

3.0

2.8b

2013

13.7

16.0b

12.3

22.7b

41.2

48.3b

3.5

3.0b

2014

14.2

14.6b

14.5

24.8b

43.2

49.9b

3.8

4.0b

2015

15.6

18.4b

16.8

25.7b

44.6

51.0b

4.0

4.5b

2016

17.0

19.8b

18.0

26.9b

46.1

53.8b

4.5

5.2b

2017

20.9

22.0b

17.2

27.7b

47.8

55.0b

5.0

4.4b

2018

24.7

21.2b

30.8

28.8b

50.7

57.4b

4.5

4.8b

2019

28.5

20.1b

35.9

30.1b

52.1

60.7b

4.1

4.7b

注:与城市相比较,bP<0.05.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的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与农村相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单位:万)

年份(年)

卫生技术人员数

床位数

万元以上设备数

业务用房面积数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2011

112.0a

369.5

102.3a

371.6

25.1a

185.9

14785a

36415

2012

117.2a

406.2

108.7a

382.3

27.6a

201.9

14300a

33856

2013

120.3a

443.9

113.9a

413.8

29.0a

208.9

14589a

36520

2014

121.6a

475.8

116.7a

486.4

31.5a

226.8

14955a

39152

2015

124.9a

503.9

119.3a

531.7

33.6a

286.9

15320a

43085

2016

128.7a

542.0

123.7a

562.8

35.7a

315.7

15640a

46312

2017

134.2a

272.1

129.3a

615.8

39.5a

375.9

16032a

50789

2018

138.6a

279.6

135.7a

620.8

44.9a

418.2

17630a

52631

2019

142.7a

281.5

140.9a

631.8

48.6a

509.7

18036a

55678

注:与城市相比较,aP<0.05.

3讨论

目前,农村地区的医疗供给仍未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需注重从供给侧结构方面解决。需要通过有效分配资源、有效分流病人提高乡村人民群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满足感、获得感3]

由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乡村地区的医疗服务需要量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说明2011-2019年乡村地区的医疗服务量与供给情况处于不平衡状态。依据上述问题农村地区应该实施以下措施:(1)创新供给机制,有效推进。创新办医的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调整、优化农村公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结构,提高农村非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效率。(2)增加财政扶持力度,改革其机制。充分地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依据所制定的硬性措施政策消除卫生资源的失衡情况,保障农村地区人、财、物的合理配置4]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出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设备数和业务用房面积数方面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的问题,需要维持城市与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平衡,进而提高广大乡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张阳丽,王国敏,刘碧.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阐释,矛盾剖析及突破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70(3):54-63.

[2]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 东岳论丛, 2020,45(5):70-77.

[3]X Yu, Yang Q , Gao W ,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a's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Stat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651(4):042056-042056.

[4]马晨.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综述[J]. 银行家, 2019,211(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