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影像学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王娟

蚌埠市第 五人民医 院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影像学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实际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接受诊断与治疗的3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技术的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想对比,计算影像学技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在30例患者中,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的有28例,占比93.33%,诊断的符合率为93.33%。结论 对于脑肿瘤患者而言,实施影像学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并以此作为之后治疗的参考数据,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诊断意义,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影像学技术;脑肿瘤;磁共振技术

脑科疾病中,脑肿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通常高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目前对于脑肿瘤疾病来说,临床多采用药物以及化疗的方式进行,主要原因在于开颅手术的复杂性,难以保证开颅后患者的脑肿瘤能够被成功切除,因此多采用保守型的方式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的发病症状,帮助患者减少痛苦[1]。在常规的脑肿瘤诊断中大多使用手术病理的方式进行,该诊断方式非常准确,但由于属于手术的范畴,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且恢复周期较长[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影像学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脑肿瘤的诊断也有积极的意义[3]。本文主要探究影像学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探究,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接受诊断与治疗的3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共有男性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52-71岁,平均年龄为(63.28±5.62)岁。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本次研究已经征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以及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试验。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技术的诊断,具体的诊断过程为:设置扫描的层厚为5-8mm,重建视野设置为200mm,层距设置为1.5mm,T1W1的TR和TE分别设置为20ms、8.9ms,T2W1的TR、TE设置为4500ms和102ms,平扫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即对患者注射造影剂,造影剂的计量为0.1mmol/kg,行T1冠状位、全脑矢状位以及横轴位的增强扫描,测量肿瘤的直径,并记录肿瘤的信号和位置。

1.3评价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影像学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准确率,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6168f8b00b41a_html_d93718c4c0798851.gif )形式记录,使用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记录,使用X2检验对比,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1. 结果

2.1诊断准确率对比

在此次研究中,30例患者中,与手术病理结果所比较,磁共振技术的诊断符合例数为28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诊断准确性较高。

2.2脑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在磁共振的影像学图像中,脑肿瘤患者在增强扫描中可以看见瘤结节,且信号较弱,只能看到低信号或较较低信号,T1W1的图像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在磁共振技术中能够清晰看到患者的肿瘤位置,观察到病灶的信号强度及大小,并充分反映出组织血管化与血流灌注的程度。

  1. 讨论

脑肿瘤是一种在老年群体中较为高发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脑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占比重也不断加大。但因脑肿瘤的疾病特征缺乏特异性,患者仅仅是感受到头晕、头疼、恶心等,因此该病在觉察后可能已经处于晚期,不利于后续的治疗,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4]。患者在脑肿瘤晚期后会出现昏迷、瘫痪的临床症状,不管是患者自身还是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都会有所降低。在对于脑肿瘤的治疗上,临床上常使用药物和化疗等保守方式,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年龄较大,不适宜开展开颅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5]。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准确有效的诊断对于预后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手术病理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黄金方式,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因为需要进行手术,患者的疼痛感较强,对于之后的预后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临床上常使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CT、磁共振技术,其中磁共振技术的优势较多,其无创性以及准确性都能够为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清晰准确地观察到患者的病灶位置且能够了解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并能充分掌握病灶周围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对之后的病变以及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减少误诊与漏诊的概率。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对所有患者实施影像学技术的检查能够使医生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且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与手术病理的检查方式来说,属于无创检查,患者的疼痛感较轻,能够为患者今后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性的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对于脑肿瘤患者而言,实施影像学技术具有较大的诊断优势,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能够清晰定位到患者的肿瘤位置以及病情进展情况,对于今后的治疗来说,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是基础,因此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刘大勇,陈昆.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03):528-531.

[2]富丽萍,李灿,张晓军,李昉晔,刘家金,张锦明,徐白萱,田嘉禾.双参数~(11)C-MET PET/MRI在脑肿瘤样病变的初步应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1,35(03):146-149+153+126.

[3]何汉,文海,陈佩仪,梁开文.3D动脉自旋标记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3):87-89.

[4]张诗晗,桂晋刚,王晓林,马晓莉.细胞粘附分子Nectins及Nectin类蛋白分子与儿童恶性实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1,26(02):127-130.

[5]王慧霞,廉欢.术中目标导向液体对脑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中S-100β浓度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04):40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