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症要怎样护理

/ 2

小儿肾病综合症要怎样护理

魏光平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

小儿肾病综合(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症。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必须高度关注该疾病对小儿的影响,做好科学的防护工作,远离疾病的困扰。

1、儿肾病综合症并发症

1)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症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有:①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②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功能不足;③蛋白质营养不良、水肿致局部循环障碍;④常用时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菌性感染中既往以肺炎球菌感染为主,近年杆菌所致感染亦见增加(如大肠杆菌)。常见的有呼吸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类丹毒及原发性腹膜炎。一般不主张预防性投用抗生素,因效果不可靠,又易引起耐药菌株增殖和菌群失调;但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积极治疗。患儿对病毒感染亦较敏感,尤其在接受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并发水痘、麻疹、带状疱疹时病情往往较一般患儿为重;对有接触史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暂时减量,并给予-γ球蛋白注射。感染麻疹后有暂时导致肾病缓解的个别报道。

2)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合并症:肾病时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可有如下变化:①纤维蛋白原增高;②血浆中第Ⅴ、Ⅷ凝血因子增加;③抗凝血酶Ⅲ下降;④血浆纤溶酶原的活性下降;⑤血小板数量可增加,其黏附性和聚集力增高。其结果可导致高凝状态,并可发生血栓栓塞合并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形成最为临床重视。急性者表现为骤然发作的肉眼血尿和腹痛,检查有脊肋角压痛和肾区肿块,双侧者有急性肾功能减退。慢性的肾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明显,常仅为水肿加重、蛋白尿不缓解。X线检查患肾增大、输尿管切迹。 B超有时能检出,必要时肾静脉造影以确诊。除肾静脉外,其他部位的静脉或动脉也可发生此类合并症,如股静脉、股动脉、肺动脉、肠系膜动脉、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等,并引起相应症状。临床上当静脉取血时发现血液易凝,则应考虑高凝的可能,最简便的是测定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以初筛,有条件再测其他指标。

3)钙及维生素D代谢紊乱:肾病时血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由尿中丢失,体内维生素D不足,影响肠钙吸收,并反馈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低钙血症、循环中维生素D不足、骨钙化不良。这些变化在生长期的小儿尤为突出。

4)低血容量:因血浆白蛋白低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本症常有血容量不足,加以部分患儿长期不恰当忌盐,当有较急剧的体液丢失(如吐、泻、大剂量利尿应用、大量放腹水等)时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血容量不足的症状,如体位性低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甚至出现休克。

5)急性肾功能衰竭:小儿肾病综合症患者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苭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肾病综合症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也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小儿肾病综合症护理

1)控制孩子的盐吸入:血压尚未降到正常的肾病综合症患儿应该注意控制盐分,患儿的食欲宜用低盐饮食。应该在患儿的浮肿和高血压症状消失后,才可进行正常的饮食,不过也要清淡,不可过咸,也不要让患儿暴饮暴食。至于零食,不应该吃咸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吃一些新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

2)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在家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商店和影院等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还应该注意天气,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预防感冒,以免感冒导致病情加重。

3)注意患儿的卫生:感染是导致肾病综合症复发的原因,而不注意卫生就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应该经常洗澡换衣,保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4)不要让孩子太劳累:患儿所以可能会感觉疲劳,但是却好玩,而且没有约束力,所以肾病综合症患儿的家长要注意安排好患儿的作息时间,尽量使患儿得到充分的休息,早日康复。

5)不要贸然停药:治疗肾病综合症,最忌贸然停药,一般医院治疗肾病综合症都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服用激素的患儿的家长,不要随便让患儿停药,要督促孩子按时按量服药,以免造情反复。

6)为患儿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家属要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在饮食的控制上,每天要保证0.8~1.0g的蛋白质摄入量,蛋白质的摄入以食用大豆或动物蛋白为宜。每天摄入的热量应大于126kJ。如果水肿严重,饮食要保持较低的盐分,待患儿消除水肿、尿量正常之后再恢复用盐量。同时,要保证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摄入。
7)与患儿多沟通:家属要按照出院医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患儿由于长期患病治疗,容易产生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对于孩子出现的这些负面情绪,家长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孩子增加对抗病魔的决心和信心。家长要帮助患儿长期地、正确地坚持治疗。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孩子的体力,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