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探究

李力行

佛山市第二中学 5 280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生命教育理念如何与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改革有机结合;最后将生命教育应用在物理课堂当中,分析教学的细节,最后说明生命教育理论对物理课堂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字:生命教育 物理教学 主动学习 幸福感


近年来,课堂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教育教学流派应运而生,生命教育是其中之一。生命教育理论倡导热爱生命,热爱生命中的一点一滴。生命教育理论是科学的补充。课堂上,学生既能够学习科学知识,又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情怀,另物理学科教学摆脱冰冷、无趣的外衣,让学生在感受生命意志的同时,唤醒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热爱与渴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课堂中心真正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获取。


  1. 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是美国教育工作者在20世纪60 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该理念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美国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生命教育理念的初衷是通过教育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热爱,消除对生命产生威胁的现象。在新时代,生命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生命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生存竞争教育的补充和超越,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如何快乐幸福地生活。

    1. 生命化课堂的创设

生命化课堂的创设是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践行的重要路径之一。生命化课堂拥有三个特点:温暖,开放,分享。温暖的课堂意味着课堂的教育不在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教师可以将温暖与爱填满整个课堂。开放的课堂就要求课堂教学具有世界性,可以随时与世界接轨,与外界环境紧密联系,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敏感话题和有争议的话题带入课堂,引发课堂共鸣。生命化课堂重视预设更重视生成,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框架,充分利用课堂互动中出现的教育契机和教育资源,使得课堂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教育意义。

    1. 生命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方向

生命教育在现代的本质是幸福教育。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1]生命教育最初针对的是安全教育,教导学生敬畏生命,信仰教育;后来慢慢演变为爱与信仰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形成独立而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在知晓基本知识的同时,积累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学会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建设性的关系,最终收获快乐,为幸福人生奠基。

在物理教学中,生命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将教育情景融入教学;创造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用科学的理性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创造的情景需要源于生活,需要服务学生的发展;减少引入晦涩难懂、脱离生活、甚至是老旧过时的例子,导致学生不能将自身学习的知识运用在生活当中,最终导致学生缺失幸福感。学生是知识的受众,对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获取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 生命教育与课堂改革的关系

课堂改革旨在建设自由、平等、公正和法制的社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深受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影响,形成了过于内向,性格拘谨的人格,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课改本质上去除旧教育制度中的糟粕,从本质上改变中华民族的观念。在清朝的时候,思维的革新运动此起彼伏。但是仅仅靠少数人思维启蒙和呐喊是不够的,因此,性格与思维的建立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课堂改革强调“国民性”,将教育落实到每一个人。在“人格定型期”前,培养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个人意识,提倡张扬个性,改变国人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真正做到从本质上改变国民素质。

生命教育理论为课堂改革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生命教育强调以生命为本,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真正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在课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强调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有更多合作学习;强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鼓励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最终力图给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新课标的理念是将原本枯燥的满堂灌变成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从“听”变成“说”,从“静”变成“动”,从“认知”变成“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课堂从原来的唯一知识,变成开放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开朗、进取的个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格。

  1. 课堂案例与生命教育结合

    1. 明确学习意义

学习一样新知识,对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有何帮助,这将取决与我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失去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与学生真实有效的情景,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能明确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在学习碰撞中的弹性碰撞时,弹性碰撞是形变完全恢复的碰撞。如果教师直接平铺直叙:“弹性碰撞指的是两个刚性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碰撞,该过程中,两个刚性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系统碰撞后的末动能与系统碰撞前的动能相等。”该例子中教师没有加入情景,仅仅将知识点直接灌输下去,学生仅仅从文字的角度去认识物理模型,无法从情感的角度理解物理模型。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应当加入适合学生教学情景。物理班的男生一般比较多,男生喜好运动,因此在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引入部分可以采用球类运动作为例子:“碰撞指的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此时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弹性碰撞是碰撞的一种形式,现在我们观看一个实验。请班上两位同学上来用两个篮球做碰撞的实验。”当学生做完篮球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创设的情景吸引过来。教师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明白,物理情景在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各种问题,以此增强学生在知识获取方面的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 反馈与强化

由于教师的知识背景与学生的差异较大,教师认为很简单的推理,明确的逻辑,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时晦涩难懂的。例如上述的弹性碰撞的讲解,教师认为刚体的碰撞时弹性碰撞这个例子很好理解。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刚体是什么,有什么含义,自然就无法真正理解弹性碰撞的机械能守恒。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以谈话交流的形式获取学生的真实情况,建立起师生的交流与反馈机制,最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补充和强化。

在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在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篮球碰撞实验之后,教师继续提问:“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将两个篮球的碰撞看成简单的弹性碰撞,大家在实验中发现什么吗?”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篮球被压扁了,篮球发生形变,篮球向相反的方向弹开了等。教师可以通过篮球发生碰撞的整个过程的演示视频播放出来,学生就能清晰地看到篮球与篮球在碰撞地过程中,发生了形变,最后恢复了原状。学生就能叙述出弹性碰撞地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在碰撞结束之后两个篮球恢复了原状。从而得出结论,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两个物体发生形变后可以恢复原状。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在该案例中,学生反馈很好。此时,教师点播:“在整个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此时,优秀的学生可以回答出,系统部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这部分弹性势能最后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整个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对弹性碰撞的认识从恢复原状的碰撞转变为机械能守恒的碰撞,当然这种理解具有片面性,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强化。

魏书生老师曾经在报告中表示,他习惯于将一节课的所有学习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然后就可以让学生完成课堂。其实,这就是对生命教育一种很好的诠释。这种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获取知识,消化知识。学生不依赖老师,真正做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上,学生可能会表现地不尽如人意。此时如果教师还是放任学生自主探索,最后学生会有挫败感,积极性会受到打击。此时,学生的反馈就显得异常重要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在一些关键问题的理解上给与学生一些点拨,一些启发,学生就能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收集学生的反馈以及跟进强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 结束语

肖川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过去的教育忽略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帮助学生重视和学会取得个人的生活成就。”教育应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生命教育十分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更信任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生命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让学生感悟生命,热爱生活,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川. 教育的方向与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6:80-120.

[2]程红艳,童仕兵. 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1): 11-13.

[3]张春梅.关于培养未成年人珍爱生命意识的思考[J]. 未来英才,2016(17):25.

[4]陆华妹.浅析生命化教育视域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 学[J].上海教育,2015(2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