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学方法的废弃电池归宿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基于地理学方法的废弃电池归宿探究

陆红艳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 653200

摘 要:本文是基于地理学方法设计的一个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的地理教学课例。课例让学生通过地理探究实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地理研究形式,深入认识废弃电池的分类、回收、影响等有关知识;在实践探索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验收学生实践成果,并及时奖励。

关键词:生涯教育;废弃电池;地理探究;地理素养


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的设计、项目教学的组织、项目教学的实施和项目教学的评估四个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1]

  1. 教学目标

  1. 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查让学生对废弃电池的分类、影响、回收等知识有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2. 通过地理探究实验、问卷调查、画地理简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3.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写出适合本市的废弃电池回收利用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设计原理

废弃电池是生活中常见的垃圾,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对废弃电池的分类、影响和合理处置缺乏认识,对于废弃电池带来的威胁不够重视。本课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等环节展开项目化学习,落实地理学科人地协调、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现场教具

  1. 家用电池若干(4粒5号废电池等)

  2. 两盆绿萝

  3. 白纸、铅笔、拍照手机。用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1. 学习内容和环节

情景再现:给学生展现连续一个星期在垃圾场拍到的图片的,其中这些图片中都很清晰的可以看到各类垃圾琳琅满目,还有显眼的废旧电池。

  1. 了解废弃电池

  1. 问题提出

  1. 怎样区分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倡导用顺口溜的形式编写垃圾分类知识)

  2. 废旧电池属于哪类垃圾?

  3. 目前我国每年电池的生产现状?

  4. 了解电池的组成元素有哪些?列举出其中哪些元素有毒?

  1. 学生

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能熟练掌握具体垃圾分类的内容,编写顺口溜,指导自己的亲人朋友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1. 教师

汇总学生成果,进一步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归纳出以下知识点,并能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知识串联起来。

第一类:垃圾的分类。

第二类:从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看,废弃电池属于哪类垃圾。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把课本中复杂的知识、原理具体化和生活化。

  1. 废弃电池的处理方法的比较

  1. 问题提出

(1)目前我国废弃电池传统的处理方式,焚烧、堆肥、填埋会带来哪些环境污染?

(2)以被随意丢弃到环境中的废弃电池的对水的污染为例,了解它的污染途径?

  1. 学生

通过网上收集资料或者实地考查垃圾处理厂,了解并整理出废弃电池用传统的焚烧、堆肥、填埋等处理方式分别带来哪些环境污染。要求学生以课本中学过的水循环模式图为范本,绘制废弃电池对水体造成污染的途径,并以地理简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1. 教师

汇总各组收集到的成果,引导学生与鲁教版教材中《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中传统垃圾的处理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修正、整理信息。查看学生绘制的地理简图的科学性,并进行一对一指导。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搜集信息,对比总结。了解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弊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地协调观。布置学生绘制地理简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

  1. 探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在学生对废弃电池采用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来处理会造成污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再通过一个地理探究实验再做进一步的了解。

  1. 问题提出

以废弃电池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教师

  1. 制定实验计划

  • 要改变的条件:废电池的浸出液或清水.

  • 要控制不变的条件:两盆用水培植,长势良好的绿萝,把它们放在靠窗处,享有相同的温度、湿度、光照。

  • 控制的方法:在其中一盆绿萝中放废电池液,也就是实验组;另一盆绿萝中等量的清水,即对照组。

  1. 实验器材

两盆长势良好的绿萝、4粒5号废电池、清水若干。

  1. 实验耗时

两周

  1. 学生

  1. 实验过程

  • 在其中一盆绿萝中放入4粒用刀割破外壳的5号废电池。另外一个盆只放清水。把它们放在靠窗处,每天观察并记录绿萝的变化.

  • 每天采集对比照片

  • 观察记录表:


放置废电池液的绿萝

放置废电池的绿萝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十四天



废弃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记录表
[2}


  1. 研究成果

  • 放置废电池的绿萝,两周后叶子会变黄,未放置的另一盆绿萝长势良好。

  •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与危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学生的记录和观察,得出结论。让学生具体感知废弃电池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1. 通过调查和对比研究提出废弃电池回收利用的建议

  1. 问题

  1. 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弥勒市废弃电池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日本、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废弃电池回收利用中有哪些值得弥勒市借鉴的成功经验。

  1. 学生

结合活动内容及收集成果,以小组为单位给弥勒市环保局局长写一封有关弥勒市废弃电池科学回收利用的建议(不低于1500字)。

  1. 教师

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方面的组合和表现是有差异的,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活动中,也必然存在着各种智能差异。最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待学生展示完后,教师组织学生民主评选出书写小能手(语言智能)、数据分析大师(数理逻辑智能)最具潜力的科学家(自然观察智能)、最佳团队(人际交往智能)潜力小能手(视觉一空间智能)等等一些鼓励学生的奖项。点评学生的参与情况。[3]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废弃电池回收、利用状况的实地问卷调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最终,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 拓展探究活动

班级将举办一次废弃电池“变废为宝”的作品展(工艺品、省区轮廓、各类地理统计图或地理模型等等),要求参赛作品有名称和作品简介。

  1. 课堂展示

  1. 学生

展示《废弃电池的归宿探究》中的相关成果。学生自己编写的垃圾分类顺口溜、学科知识思维导图、学生绘制的地理简图、学生手工作品、给环保局局长的建议信。

  1. 教师

教师组织学生民主评选出书写小能手(语言智能)、数据分析大师(数理逻辑智能)、最具潜力的科学家(自然观察智能)、最佳团队(人际交往智能)潜力小能手(空间智能)等等一些鼓励学生的奖项。点评学生的参与情况。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一次交流学习、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成功的体验,探寻自己的学科兴趣和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菊花(2011)项目教学法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张永杰,周同学(2007)《探究废旧电池对动植物的危害及其污染水的净化》[J].教学仪器与实验.长沙理工大学

[3](美).霍德华.加德纳著.沈致降译(1999).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4-16











616e2f1fa4fd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