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引思,变活思维—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0
/ 2

以问引思 ,变活思维—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

钟肖如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第三中心小学

摘要:对于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学科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有利于他们发散思维,从而实现强化数学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问题导学;实施策略

前言: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具体指的是教师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问题”着手,在满足小学数学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法,将“问题”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展,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总目标得以实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被广泛应用,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促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操之过急,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包括问题导学。因此不能盲目使用,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导学的含义

“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是将问题作为中心而进行教学活动的。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以帮助他们学习知识,同时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相较于传统教材来说,新课程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是通过例题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借此引申出相关的定理、定义。所以,“问题导学”方法的应用,促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现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

2.1深入探究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逻辑关系非常严密,想要学习新的知识,就必须先掌握旧的知识。就如同盖楼一样,必须将地基打牢固,只有这样,整幢楼房才能屹立不倒。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是围绕小学数学标准的相关内容,同时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所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分析透彻,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重难点问题,使得教学难点得以解决,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以学习“时、分、秒”的内容为例,如果教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直接将1分钟=60秒告诉学生,那么他们在知道最后结论以后,就会无心去探究为什么1分钟=60秒,也无法对1秒钟时间的长短产生概念。此外,还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出现课堂秩序无法保证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施问题导学的方法,向学生提出“1分钟真的等于60秒吗?”这样,学生自然而言就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该如何证明;如果不正确,又该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想要确定这个问题的正确性,可以通过观察钟表,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是否走一格。通过实践观察得知,1分钟确实等于60秒。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习方法的掌握。

2.2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多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从而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强化,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除此之外,可以将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这样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周末,妈妈带小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一共买了10元的苹果,10元的香蕉,给了售货员50元,问需要找给他们多少钱?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想要知道找给他们多少钱,就需要用总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由此,教师引入相关的新知识的教学,两个整十数相加,十位相加,是几就是几,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两个整十数相减,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10+10=20,50-20=30,最后得出,需要找给他们30元钱。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另一方面促使他们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为进一步保证课堂效率提供保证。

2.3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实践

所谓的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理论知识正确与否,因此,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尤其是小学数学,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以此来解决问题,实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这不仅仅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更是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测量”的相关知识时,主要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并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会学生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以后,设置以下问题:100毫米=()厘米=()分米,1千米=()米,100分米=()米,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通拿出尺子,在上面找出相关的长度,比如100毫米可以在尺子上清晰的看到所对应的是10厘米,10厘米所对应的是1分米,100分米=(10)米。对于1千米=()米的问题,如果用尺子是无法完成测量的,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室外,用走步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测量,也可以得出最后的答案,1千米=(1000)米。上述方式,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亲自动手实践,不仅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而且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达到“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目的。

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需求,因此,“问题导学”方法势在必行。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使课程教学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教师为了使“问题导学”法的内容更加丰富,就必须不断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正和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栋梁.问题导学,建构高效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6):72-73.

[2]香成霖.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10+12.

[3]王家甫.浅析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2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