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人性化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汪敏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遂宁分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本文探讨高校实施人性化管理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管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剖析,更好发挥人性化管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采取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


  1. 引言

大学生是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接受着高等教育,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的人。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代表了先进的社会新技术,是新思想、新潮流的象征,有奉献精神、生机勃勃的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他们积极、敏锐、富有想象力,对生活充满向往,不断挑战自己,同时对现状也最不满意。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当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 人性化管理的概念

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从指导思想到、管理方法及原则必须秉持以人为核心[1]。人性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能够充分理解、尊重被管理人的个人品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更好地学习生活,获取更多的知识。其核心理念是理解人、帮助人、信任人、培养人、尊重人,从而给予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其目标是形成高效和谐的管理局面。人性化管理来源于企业管理制度。因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和适用性强,充分显露出在大学生教育工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管理重点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尽相同,差异比较明显,这就要求教育管理学生要因人而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管理思想滞后,管理体制僵化

然而,我国对高校学生管理意识稍微滞后,治理机制较为传统僵化,经常沿用传统的管理思维,管理传统形式未免单一。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受“官本位”中国的思想影响,往往把学生作为被管制被命令的一方,很难采用科学先进的理念,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来看待。另外,因为学生管理部门职能堆叠交叉,致使管理效率低下。我国高校传统管理体系比较注重“稳定不出事”的价值认同,要求学生尊重学校纪律,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管理者常常重视事情而忽略人才个性的发展,以不出事、少出事为理想目标,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培养老师和学生很难释放能力来提高创新能力,也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2]

    1. 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在很多高校,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这一口号已经提倡了好多年,但在很多高校,人性化整体管理然而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抓实抓细落实。很多高校现行工作内容及工作体系纷繁复杂,学生管理工作者,往往扮演着保姆的角色来照顾学生,每日处于各种琐事当中,常常被动应付。这些琐事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导致管理工作者很难去充分研究学生的个性、思想更深层的问题。在学生管理上,往往是被动的,常常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很少会从学生本身思想深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专业选择、心理健康、人生理想方面去指导帮助学生。

    1. 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低

随着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学生管理需要全面化、现代化、层次化,对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求更高,不但会采用先进现代化的管理办法,还得掌握大量的管理知识。由于大多数高校缺乏有效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容易导致从事管理的工作者出现了不负责任、消极怠工的现象。除此之外,不在少数的学生管理者,职业化水平低,不是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常常还兼着上课科研等职务,将许多精力花在科研攻坚和教学上课上,没有充裕的时间去与学生谈心,更别提出去学习深造和直接导致他们的业务水平低下。

  1. 高校学生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意义

    1. 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强制性太强,过于僵化,如果采取这种模式来管理学生,毫无疑问,会让学生觉得受压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犹如孔子所言,教育要懂得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因材施教”,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认为有必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管理。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1. 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这些学生,生长环境较为优渥,这些学生相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有着更强的个性,自我意识很强,不太懂得分享和关照他人。常常习惯被呵护,缺乏社会经验有些学生个性和自尊心很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为他人着想。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抗挫折能力差。这么来看,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很难能起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人性化管理应运而生,针对各种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育和管理,由过去的统一死板式的管理模式逐渐发展为服务性的管理。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教育相对发达日本、韩国、欧美一些国家里,把服务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不再是被管制的对象,变成了服务的对象,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

    1. 实施人性化管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活动,在自愿主动的前提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建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开展体育活动等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制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及重视情感交流加强人文关怀:


    1. 把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身心较为幼稚,仍然处于身心不健全的阶段,思想意识薄弱,需要用制度来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不要流于形式,体系制度繁琐。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制度太为死板,对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化有着不利影响,这就要求从事学生教育工作者,能够实时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动态,多多听取他们的想法,在制定制度时候,让他们参与进来,人性化管理不是放任不管,它是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基础上的,进行合理科学差异化管理。它没有降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而是更加注重管理方式,最终实现培育学生成才的目标。

    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想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转变观念尤为重要,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把“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加强服务意识,最大限度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一切工作都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留心研究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始终把学生的声音和愿望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构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从以教育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格局向强化服务、沟通、引导的新格局转变,从传统的“教育管理型”向“教育管理服务型”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新理念[3]

    1. 重视情感交流,加强人文关怀

对学生的管理,重点能够抓住学生内心的想法,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值得去尊重理解,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和信任。如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能够理解并关心学生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起到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人性化管理更是一种情感交流。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重视情感交流,能够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来关怀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6.结束语

90年代以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同时,随着生活、工作、学习节奏地加快,精神压力也随之而来。变得更大。因此,很多人都有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未来需要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因此,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文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误区及基本对策[J].山西青年. 2021,(18):187-188.

[2]何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审视及路径优化[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09):175-177.

[3]陈常远.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研究[J].体育风尚. 2021,(09):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