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效果分析

叶慧 谭丽霞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 湖北省黄冈市 438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样本,共计72例,以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之前不进行特殊管理,之后为人性化管理,分别测评两个阶段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借助信效度良好的工作倦怠评价量表(MBI)与工作弹性评价量表(CD-RISC)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就MBI评分而言,管理后情感消耗与去个性化评分低于管理前,而成就感则高于管理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就CD-RISC评分而言,管理后乐观、坚韧及自强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人性化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MBI评分及CD-RISC评分得到明显改善等方面。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心血管内科;工作倦怠;奖惩制度;团队建设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医院心血管内科始终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其接诊类型较为复杂,患者病情进程相对较快,相较其他科室患者而言其猝死风险较高,这也使得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且现有排班制度无法与科室总工作量相适应,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偏大,更容易出现工作疲劳与倦怠,普遍表现为情感淡漠且缺乏活力[1],其判断力与应变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效率较低且严重影响护理质量,而现代化医院更加注重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也对于工作倦怠等问题也予以高度关注,且为探究人性化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72例样本在管理前后的工作情况视作两组并展开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为研究样本,总计72例,且均为女性,其年龄范围为22~35岁,其年龄均值为(24.71±2.23)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为1~8年,其平均值为(4.32±0.91)年,其中主管护师、护师及护士分别为12人、23人以及37人,研究样本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配合度良好。

1.2方法

以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之前不进行特殊管理,之后为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明确规章制度,可以用两班制代替传统三班制,以此来降低护理人员的值班密度并实现休息时间的有效增加,还可以采取弹性排班的方法,排班时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家庭情况、个人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水平,同时在组内实行奖惩制度,树立榜样,即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护理人员,予以相应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奖励。2.增设集体性活动,为护理人员创建一个沟通平台,定期进行团建以加强团队凝聚力,可邀请护理人员的家属一同参与并分发礼品,而护理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自由交流,针对现行管理制度提出反馈建议。3.强调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集中培训来增加其专业知识与护理技能,给予护理人员以充分的关心与呵护,尤其是刚刚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应当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应疏导。

1.3观察指标

以信效度良好的工作倦怠评价量表(MBI)测评其工作积极性,分为情感消耗、去个性化及成就感这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以分数越高表示厌倦程度越严重,而最后一个维度则成反比,同时借助工作弹性评价量表(CD-RISC)中文版进行测评,分为坚韧、自强与乐观这三个维度[2]分数与心理韧性成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MBI及CD-RISC量表得分均为计量资料(61724a20b700d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借助SPSS 23.0做组间独立t检验,分析得到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MBI评分的对比

管理后情感消耗与去个性化评分均低于管理前,而成就感评分职责高于管理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MBI评分的对比[(61724a20b700d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分]

组别

情感消耗

去个性化

成就感

管理前

25.15±6.11

6.37±3.15

37.85±3.48

管理后

22.53±5.85

5.78±3.42

40.52±3.22

t

9.482

8.586

9.337

p

<0.05

<0.05

<0.05

2.2 CD-RISC评分的对比

管理后乐观、坚韧及自强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CD-RISC评分的对比[(61724a20b700d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分]

组别

坚韧

自强

乐观

管理前

33.68±9.47

20.83±7.49

7.17±3.21

管理后

36.22±9.89

21.89±5.86

7.83±3.17

t

9.492

8.045

8.731

p

<0.05

<0.05

<0.05

3讨论

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过大具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仅影响自身身心健康,同时还影响临床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而实施人性化管理无疑是确保医疗护理质量重要前提。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通常在夜间值班,这是因为冠心病等疾病常急性发作且进展较快,为此应根据科室人员的实际情况调整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并对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并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其工作倦怠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与医疗工作者收入偏低及生活负担较大具有明显关系,联合奖励制度、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工作倦怠的程度[3]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就MBI评分而言,管理后情感消耗与去个性化评分低于管理前,而工作成就感则明显高于管理前,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CD-RISC评分而言,管理前乐观、坚韧及自强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经人性化管理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其MBI量表与CD-RISC量表得分情况均普遍好于管理之前。

综上所述,经人性化管理后,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其工作倦怠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人性化管理更加关注护理人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态,通过重新排班、明确规章制度、护理团队建设以及心理健康干预等方法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对提高其心理韧性并改善其工作倦怠程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护理水平及医院服务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琼.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9,32(1):340-341.

[2]陆颖.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30-31.

[3]王磊.新医改后医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原则与设计理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318-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