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4
/ 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郑晓娇

毕节市七星关区放珠镇放珠小学 551700

摘要:在以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灌输数学知识,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对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提问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探究数学教学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去解决问题,能夠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进而自主整理出答案,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出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从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源于情境,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

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竞争性,从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小组与小组间;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或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质疑,也可以对练习完成的质量、速度或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情景创设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

二、合理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比较好动,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认知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所学数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对于故事化问题情境,其特点就是直观形象且生动有趣,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使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会感觉理解掌握比较困难。通过故事化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使数学问题的知识性及趣味性得以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能自主思考及学习,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更好融入。而数学教师可利用问题情境对数学知识更深入讲解,在学生保持浓厚兴趣的基础上,也就能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使课堂教学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三、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提问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改变和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在被动接受知识,更加主动探究问题,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为此,可以依据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结合新课内容提出生活化问题,如: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发学生积极表述出生活常见的两种物体,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深入理解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充分体现出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四、合理应用多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要,目前学生也引进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将多媒体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数学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圆分为五份,让学生计算某一部分在整个圆中的占比。并通过分数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对于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有更清晰的了解。另外,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等资源,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注重实践探究,创设问题情景

以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是问题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探究和学习,从而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以得到最终的结果,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而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用问题情景启发诱导,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在实物情境下,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首先就要对提供的实物进行分类,然后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增强,真正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而数学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对策,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101.

[2]晏伟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