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植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人教版新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植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杨洋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惠东荣超中学 516300


【课程标准与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野外观察或者运用视频、图像”是行为条件,“说明”是行为动词,“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认知内容,通过行为条件可知,课标侧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通过户外或者野外观察等实践活动,或者运用视频、图像进而阐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是需要解释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即一定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一定的植被类型与之对应;二是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作用。认识两者的关系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森林破坏到一定程度,气候变得干燥而不适宜森林生长,会加剧森林的消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植被的概念,了解植被的分类方法,能够简单描述植被的形成过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学校的植被景观图片、文字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图片对比理解植被的概念,通过案例引导即森林的生态效应显著,让学生探究不同地区植被的生态效应,得出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呈现本地的材料进行探究,得出植被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对校园、周围环境的关注与热爱,进而增强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近半学期的高一地理学习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中的自主探究提供探究的能力基础;植被作为专业名词,学生比较陌生,但对于身边普遍存在的各色草木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兴趣。由于学生初三地理学习的空白、高中地理学习时间短,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比较薄弱,对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需要课堂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

【教材分析】

从必修课程地理1的主题“地球科学常识”的内容范围看,课程标准要求的“植被”是指天然植被。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植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本课时作为本节课乃至本章的第一课时,着重研究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关注植被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而非具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2)本课时内容多与生物学科相关联但又有所不同,对于种群落、种群、群落等概念不宜涉及。(3)可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气候类型分布、干湿地区划分等作为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分析的基础知识。(4)在环境各要素中,对植被影响较大的是热量和水分,可从热量、水分条件的差异讲述植被与环境的关系。(5)植被的特点,如垂直结构、生态特征,是植被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可作为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更侧重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总结并应用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更侧重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学校植被景观图片,引入本节课内容《植被》。

呈现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与核心要点。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学习目标。

用校园中常见的、色彩鲜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先呈现两张景观图片,提问哪一张图片是植被?并询问原因。

教师讲解植被的概念、分类。

学生回答问题,观看图片,了解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通过图片对比使学生对植被概念的理解更具象,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提供基础。

其实校园中的很多植被都是人工植被,那么学校中种植植被有何作用呢?我们先来看看森林对地理环境有何作用吧。

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植被的分类引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本节的难点突破作铺垫。


探究一

呈现“图解森林的作用”图,加深学生理解森林的作用。进而难度升级,完成“不同地区的生态效应”的连线题目。

学生读图,并思考、与周围同学讨论

借助学生生活中对森林的认识,理解植被对环境的影响;随后连线练习题,化难为易。


小组讨论

呈现案例:我国南方地区治理红色荒漠的案例经验,并给出人工林和自然恢复次生林对比图片、植被形成过程图,并抛出问题:

  1. 能否用人工植被替代天然植被?

  2. 天然植被恢复的周期较长,但生态效益显著,对此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阅读材料,完成对应练习,并与小组同学讨论,展示总结结果。


用生活中治理荒漠的经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用问题链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植被的意识。

同时突出本节难点之一“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提到的植被与环境关系的第一个点: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进行总结补充。

知识结构更完善。

过渡

反之植被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自然环境是植被生长的基础,那么自然环境能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什么呢?



探究二

呈现自主探究二材料:

材料一:惠东县本地的降水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二:我校三种植物的生长习性

材料三:惠东县引种桉树种植

对应提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课下预习情况和小组同学讨论。

完成自主探究二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结合本县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图表的能力,用探究的方式强化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即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总结

这就是我们本节的第二个难点: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这里我们更侧重说明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学生整理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用短暂的时间说明本节课的难点中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植被的概念、分类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整理笔记。


练习

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并核对讲解。

完成练习并核对答案,并答疑。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
  1. 植被与环境

  1. 植被的概念与分类

  2.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植被是地理环境的产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中遵循联系生活性的原则,联系校园生活以及本县区的材料贯穿本节课,学生的兴趣度比较高,参与度高,探究材料设计与问题紧密相连,学生答题难度不大, 同时学生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材料获取信息,整合自己的答案,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还是有几点需要思考的:(1)教学问题的设置与提出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能更好让学生自己自主思考;(2)本节课能否将课件中的图片转化为实际带学生校园参观,开展相关的研学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力。


61776ba35fe8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