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让语文课堂满溢生命的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3

导“学”,让语文课堂满溢生命的活力

蔡淑芳

滨州市阳信县金阳街道程坞小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放手而不放弃,让位而不缺位,积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宽容鼓励、公平友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让课堂灵动起来,鲜活起来。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只有认真编写和运用好导学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编写和运用好导学案呢?

1.导学案的制定。导学案的制定要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2.导学案的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我们充分的信任和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前提,凸显其主体地位,把场所让给学生学,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把机会让给学生去展示。

3.导学案的内容。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和路线图,也是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 因此导学案上呈现的内容尤为重要。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二、巧设点拨问题,导思

点拨是一种艺术,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大门;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享受学会的喜悦。以阅读教学为例。

1.点在颈处,增强能力。点拨作为一种阅读方法指导的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讲“点”,将“线”与“面”留给学生去思考;或着力讲“线”,将“面”留给学生去思考;或着力讲阅读框架,而将阅读内容留给学生去思考。这样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必须的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整体观、体系观,提高阅读能力。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为了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阅读能力,从课例出发,首先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段,扣住“现在单讲趵突泉”一句,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单讲趵突泉?”由于学生未阅读后面的段落,相继答出“作者到济南就看了这个泉,所以只能单讲趵突泉”;“作者喜欢趵突泉,因此单讲趵突泉”;“作者逐一观赏了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先写趵突泉,其余的下次再写”等,大家虽众说纷纭,但思路受阻,难以再向前推进。面对几种答案,我不急于要学生讨论,而是及时点拨:“同学们讲到的三种答案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不全对,寻找正确的答案需要阅读方法来帮忙。”这时,学生即从“颈口”走过,个个盼望攻破难题的阅读方法的出现,教师顺势发动学生阅读第二段,当读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便会失去了一 半的美”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时,教师再进一步点拨:为什么读第一段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读到第二段就顺利地解决了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学法凭点拨导入,学生也由此产生对学法的需要。

2.点在困处,刺激表达。学生阅读时,往往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有时一个问题提出来,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造成困惑冷场现象,此时教师的点拨很为重要,不妨先抛出不太正确的观点,来刺激学生畅所欲言,便能如大堤决口,有一泄千里、欲罢不能之势,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愤不发”。如《难忘的一课》教学中,我问:“作者连续三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了表明什么?”这时“冷场了”。片刻后,我自言自语地说:“其实,这是十分罗唆的,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一改。”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表示反对。我引导他们说明理由,终于问题得以解决。

3.点在隐处,启发思考。教学中,对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进行点拨,但要“点”而不“破”,藏而不露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直接将答案道出,而应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得出答案,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梅花魂》中: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一段内容大致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开花季节;二是梅花的品格精神;三是做有梅花秉性的人。那么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既能概括这三点意思,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外祖父为什么要让作者好好保存那幅墨梅画?只要学生能认真读书,问题不难得到解决。在学生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问:(1)课题中《梅花魂》的“魂”是具体指梅花的哪些方面?(2)外祖父为什么那样赞美梅花的精神?又为什么会由花及人?问题(1)在于让学生理解梅花品格精神的具体内涵;问题(2)是要让学生联系全文,了解外祖父的人生经历,理解老人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如梅花一样百折不回。

4.点在巧处,拓展思维。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点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各种思维能力。《梅花魂》中外祖父的话,概括地提出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教学时,我巧妙抓住时机设计一些诱导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谈谈历史上有过哪些重要的英雄人物,还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想、谈人生。适时的点拨,会给学生思维的灵感,让学生不断增长见识。既培养了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能力,又可使学生思路向纵深发展。

三、做好组织调控,导向

课堂调控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调节和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学习的最佳教学时空,通过自学、互学、展学完成学习目标,并引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权利。

1.指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监督管理和调控。发挥课堂调控 “限制偏差累积"的作用。课堂调控使教师能及时获取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防止偏差的“积厚”, 避免学生明显偏离目标,影响目标的实现。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不断反馈和调节,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

2.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宜的主干问题,将其调节调控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其潜力,又减少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课堂调控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创设一种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情况,动用新异因素作为调控的手段,激发、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开拓学生思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调控目的。

4.精选教学内容,当讲则讲。学生自学能理解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有困难但通过互学能理解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学、互学有困难但通过展学能理解的老师不讲。根据不同情形变换调控形式,或显性调控,或隐性调控,或情感调控,或兴趣调控……

四、建立展评体系,导评

把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论坛,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展评,学会表现,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权利、更广阔的视野。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充分地表达,把教室变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共话美好人生的地方。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说话就是在捍卫教育的真理,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更是对学生发展权的保护。

1.引导学生了解评价的意义

课堂上让学生评价最终、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对自身、同伴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就存在的问题作出判断、合理诊断、及时调整、矫正、自我认识与完善,发挥主体性、激发自觉性、主动性,自我分析、诊断优劣,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较强的自我诊断,所以,在让学生评价前,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有效的评价的方法。

2.清楚评价的对象

评价对象也就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实践对象。学生评价对象可以界定为学生自身、同伴、小组、教师。学生有权评价自己,也有权评价他人,更有权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了教师、学生的权利翻转,让学生大胆的自评、互评、评价教师,做到了解自身鼓励自身、他人,这样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3.明晰评价的内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避免评价无主题、想起什么说什么等现象,在组织学生评价前,让学生了解该从什么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自身是怎么学的?是在与同伴相互交流、探索、教师指导等完成的;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该如何解决;能不能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者创造某种新东西。

4.明确评价的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后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评价提出具体要求。

首先,踊跃参与,积极发言。避免出现你躲、我避、相互退让、无人发言的现象;其次,展示亮点,直面缺点。引导学生评价不要过于谦虚,要把自己的闪光点、特长展现出来,给同伴以学习的提示及帮助,达到资源共享。评价他人时不要对弱项避而不谈,要敢于暴露自己、点出同伴的缺点和差距,以此使得自身及同伴的能力得到提高与进步;再次,善于倾听,在进行学生互评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评价,对同伴提出的优点继续发扬,缺点寻求帮助,特别是应正确对待否定性的评价,应虚心地聆听、接受,并主动向同伴、教师寻求帮助,这样对自身的提高才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抓住重点,在进行学生评价时,有时会出现学生评价时,但却评价的内容与课堂内容无关、抓不住重点的现象,使得评价流于形式。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评价的重点,避免侃侃而谈,毫无重心,以此发挥评价的价值。

5.建立评价机制。

在小组建设时,将自学、互学、展学规范纳入学生学习培训范围,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周小结、月小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制定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规范,并将课堂表现纳入小组评价范围;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时,不再是单一的纸笔测试,将自学、互学、展学的实践能力测试纳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范围。

总之,在课堂上,应不留痕迹的、隐而不弃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把课堂的时空还给学生,引导他们或讨论,或讲解,或质疑,或展评,让语文课堂满溢生命的张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合作探索的主战场,活动展学的自由区,智慧生成的孵化器,让课堂变成阳光灿烂、灵性生长、青春洋溢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