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7
/ 2


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

朱怡苹 王若亚 夏猷娴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肿瘤科 四川成都 611130


[摘 要] 目的 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分析其对肛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在院2019.01-2020.12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70例,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35)与乙组(n=35)。甲组给予基础训练,乙组给予基础加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相互之间比较肛门功能状态、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后,乙组优于甲组,P<0.05。结论 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应用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肛门功能状态,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 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


前言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大肠肿瘤,有着较高死亡率。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保肛术已尽可能免去终身护理造口情况发生,实现肠道连续性。常见症状表现为排便不尽感、增加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式生物行为治疗方法。本文研究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在院2019.01-2020.12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70例,依据盲选随机法,分甲组(n=35)与乙组(n=35)。比对甲组与乙组有关材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详细见下表1。

表1 比对两组有关材料[n,6178b881e8826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材料类别

甲组(n=35)

乙组(n=35)

t/x2

p

男/女,例

16/19

17/18

0.057

0.811

年龄,岁

45.0±8.3

45.5±7.8

0.260

0.796

1.2方法

甲组患者实施基础训练,包括排便反射训练、提肛运动、缩肛运动等。

乙组患者实施基础加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具体措施如下。(1)肌电图:将电极放置于肛门内括约肌外、体表,指导其学会观察仪器波形变化。根据直肠测压指标,选择相应生物反馈课程,每日1次,每次50min左右,持续30d。(2)压力:在导尿管一端装置连接水柱式测压仪,另一端连接输液器,内含生理盐水,开放测压仪器后,指导其做排尿活动,并教会其观察测压仪器上压力值变化。(3)综合:包含改善排便动力、建立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缩短括约肌反应时间、改善直肠感觉阙值、加强肛周力量训练等。也可以应用便携式仪器,患者自行在家中开展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肛门功能状态,分为三个等级,即优、良、差。优判定标准为每日1-2次排便,持续在2min之上且便前有便意,可区别排气、排便,晚间无失禁,能自控干稀便。良判定标准为每日3-4次排便,持续在1-2min之间且便前无明显便意,可区别排气、排便,晚间失禁,能自控干便,偶尔随排气有稀便流出。差判定标准为便前无便意,不能区分排气、排便,干稀便失禁。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估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睡眠功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6178b881e8826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为代表计量资料,t检验,%为代表计数资料,2检验。P<0.05代表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肛门功能状态对比

训练后,乙组肛门功能状态显著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门功能状态对比[n,%]

组别

总有效率(%)

甲组(n=35)

11(31.43)

15(42.86)

9(25.71)

26(74.29)

乙组(n=35)

25(71.43)

8(22.86)

2(5.71)

33(94.29)

2

-

-

-

5.285

P

-

-

-

0.022

2.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训练后,乙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n,6178b881e8826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睡眠功能

甲组(n=35)

47.82±5.57

51.28±4.58

54.28±5.19

乙组(n=35)

58.67±5.24

60.82±4.66

68.52±5.38

t

8.394

8.638

11.270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病位置在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临界处之间。由于直肠癌位置较低,故容易通过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诊断出。但因为深入盆腔,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致使手术难度较大,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2-3]。虽然直肠癌保肛术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括约肌功能,避免造成永久性造口,使其生活质量提升,但是在术后康复阶段,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排尿、排便、心理等方面问题。生物反馈是在了解自身生理活动基础上,通过训练以及学习,达到控制生活活动,改善机体功能作用,现已逐渐应用于直肠癌保肛术后。

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是主要通过应用电子仪器,传播视听信号,从中反应机体内正常、非正常生理活动状态[4]。在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形成生活反馈通路。与此同时,在神经体液方面,大脑皮质以及下丘脑会有所变化,继而患者会产生一定主动意识,调节生理活动,改善治疗效果。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排便次数,缩短排便、排气时间,减少便失禁以及尿失禁情况发生。在本研究里,训练后乙组肛门功能状态显著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乙组心理功能(58.67±5.24)、社会功能(60.82±4.66)、睡眠功能(68.52±5.38)显著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看出,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护理时,实施个体化生物反馈训练,不仅改善心理状态,还能提升生活质量,有着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婧铭,王少霞,王志霞.生物反馈训练结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管功能及直肠功能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20,19(05):51-53.

[2]吴晓丹,姜武,梁卫弟,郑美春.生物反馈训练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2):2537-2542.

[3]郑美春,吴晓丹,姜武,温咏珊,阳霞,潘志忠.生物反馈训练对预防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7):1032-1037.

[4]程娜,董婷婷,张成帅.生物反馈训练在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0):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