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8
/ 2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景观设计初探

胡泽浩

成都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84

摘要 全国范围内,乡村的建设中,对其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和全国乡村景观设计共同的挑战,也有其特殊之处。本文主要对当前乡村景观规划现状及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乡村景观设计的要点,并以藏族聚居地区双桥村新村建设为例,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构建少数民族文化景观设计。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规划 少数民族 景观设计 文化符号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乡村景观向着现代乡村景观转变的过度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景观规划又是建设新村的一种具体体现[1]

本文以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四姑娘山镇双桥村新村建设为例,研究少数民族特色景观构成,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提取民族文化元素,从形式、色彩、材质、故事、寓意等方面归纳元素符号,把符号以相应的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1. 乡村景观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

任何村镇的建立都离不开自然,然而目前的规划却多是以主观的思想追求类似城市中居住方式的奇异与时尚,不重视在社会生活、生态影响、地域文化及长期积累的条件下形成的乡土生活方式,使农村丧失了原有的田园气息与地域、文化特色,变成千篇一律的城市复制品,同时,也导致原有的乡土生态资源遭受了极大的浪费和破坏。乡村景观设计亟需解决的问题[3]

  1. 解决布局零散,资源混乱的问题

现阶段,困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难题是,资源分布相对零散,没有有效的机制进行串联。对于每个乡村的具体情况,把我一条主线将分布零散的自然资源或者人文资源串联起来,这条主线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

本例中,双桥沟景区沟口至双桥沟保护站约10公里路段内5个主要聚居点及周边区域,涉及杨柳桥、岩窝、村委活动室、大园场及人参果坪等五个村民聚居点,每个聚居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景观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机的串联起来是工作的重点。

  1. 创建乡村独特人文自然风貌,突出文化特色

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并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将其展现出来,将传统民族风貌与当代生活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塑造出一种融合与发展的地域景观设计方案。

双桥村汇聚了藏寨、嘉绒藏族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和峡谷、山峰等资源景观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同时规划区内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矿产资源。

  1. 积极引入乡村特色旅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统筹兼顾、旅游相辅,重塑主题乡村文化,最大限度的综合人文与自然资源,积极引入特色旅游项目,开发富有特色的生态农牧业旅游项目。

双桥村可借助享誉世界四姑娘山景区名气,结合优质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人文资源,大力发展双桥村乡村旅游。

  1. 少数民族新村景观设计思路

少数民族地域的特色不仅是自然景观和建设风貌,更是人们为适应这些过程而形成的乡土文化的体现。景观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水系、气候、和自然地貌,继承村民注重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的传统观念,实现新的景观设计与乡土生态环境的结合[2]

  1. 景观设计思路

引入五色概念:五色经幡,蓝色幡条象征蓝天;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绿色幡条象征绿水;黄色幡条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悬挂经幡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

规划自北向南以“蓝、白、红、绿、黄”五色经幡作为区域景观主线,每个聚居点各布局一色经幡。同时以代表各种颜色的景物打造各聚居点的景观主题。

  1. 景观空间序列

对整个村落空间进行梳理,以由南向北延伸贯穿整个区域的景区公路为轴线,以五彩经幡作为区域景观主线,构建五个功能各异的藏寨聚居点。

同时结合周边场地及山形地势形成各自的景观中心,将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入到周边的自然景观之中,打造“高山流水、五彩人家”景观。

  1. 功能分区

形成“一带、一心、一基地、三组团”的功能结构。“一带”:即沿景区公路形成的五彩景观带;“一心”:即以村委活动室集聚点为基础形成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规划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一基地”:即以人参果坪聚居点为基础打造的户外运动基地;“三组团”:即杨柳桥、岩窝和大园场三个村民聚居点。

  1. 少数民族新村景观设计方法

乡村景观设计应注重发挥乡村景观自身的生态性,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景观优势,有效整合景观资源。

  1. 乡村住宅建筑景观设计

在建筑的形式、色彩以及表现技法上除了借鉴传统建筑外,更重要的是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并且要符合当地村民的要求。以双桥村为例,在前期的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建筑的特色、特色元素提取、新建住宅建筑设计、现状建筑整治引导,结合村民要求进一步进行景观设计[2]

  1. 新建住宅建筑景观设计

乡村住宅不仅要满足当地村民的饮食、住宿需求,同时在住宅设计过程中,应增加饭店、旅馆等新功能,这样有利于扩大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

以双桥村为例,一定要做到与现状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参照现状建筑元素。应村民要求新建建筑都增加院落空间,并在院落空间里增加景观设计元素,而且相应增加了房间的数量,为今后旅游接待提供功能支持。

  1. 现状建筑景观整治引导

在整治时,尽量减少人为改造的痕迹,维持自然村落的原始生态。景观风貌保存一致,内部空间可按照生活习惯实施改造。

双桥村而言,建筑整治要点主要包括:①建筑栏杆、楼梯;②建筑外墙装饰;③庭院绿化;④门窗;⑤围墙。

在庭院内新建楼梯,以方便从庭院内直接上至房屋二楼;建筑栏杆、楼梯采用木质材料,并以藏式八宝图案装饰;建筑屋檐、腰线以彩色浮雕图案装饰;窗楣以立体化的嘉绒藏族门窗装饰传统图案装饰,色彩鲜艳;以木质栅栏围合绿化区域,以当地花草、树木配置绿化植物;以藏红色为门窗的主色调,以精美的传统藏式图案装饰。

用围墙将建筑围合起来,形成庭院。围墙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围墙顶层以藏红色装饰、次层以白色为底,镶有大小、形状和距离都相同的圆柱形;庭院大门采用中式风格,大门上以藏式图案装饰。

  1. 景观节点打造

在把握整体景观和谐的前提下,利用景观美学的对比、均衡、韵律、统一、调和等手法处理好主景与次景、实景与虚景等等。此外,将景观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统一,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和思想内涵。

双桥村主要景观节点为广场景观的打造,入口广场:以入口景观标识、藏式符号铺地、柱式经幡以及山野花海强化区域入口。主要的景观小品有:入口标示、黄色风马旗、景观路灯、大巴停靠处、入口广场铺地等。

  1. 景观小品

民族文化符号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生动、形象的景观造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特色形象或者图腾,更直接、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4]

在双桥村的景观小品的设计中,突出展现藏族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1. 总结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药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综合运用民族历史文化,使设计突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和整体性,同时让景观设计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新的创新点。让人民体验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铭记民族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民族文化[2]。少数民族乡村景观设计的创新,是今后新村规划中需要长期研究的历史课题。


参考文献

  1. 侯敏,何杰 . 我国创意农业旅游发展初探[J] . 新农村(黑龙江). 2010(10): 21-22.

  2. 孙凤丹 . 景观设计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演绎[J] . 工程科技. 2012(8): 199.

  3. 王影 .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2): 32-35.

  4. 张群 . 从景观符号看传统景观文化的传承[J] . 华中建筑. 2006(24): 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