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2

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

钱程宽

泰州市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江苏省泰州市 225500


摘要: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小学校园体育学科的综合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主动性不足、学生身体体能不强等问题,高质完成学生体育学科专属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一线体育教师应迎合我国教育领域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新主张,立足实际,提出兴趣教学、个性化教学、人际交往教学三方面的体育教育创新思想,采取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树立学生团队意识、提高体育教学专业程度等措施,整体优化小学体育课堂教育效果,野蛮学生体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

处于我国各地小学校园深度践行新课改新指导的教育领域大背景下,体育学科彻底摆脱了以往“边缘化学科”、“副科”等尴尬定位,重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聚焦。对此,体育教师应侧重人本理念教学根本原则的严格秉持,以班级学生综合的身体素质、体育素养、兴趣方向等基本学情的总结为着眼点,对应规划出与之高度契合的专业教育、兴趣教学的策略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各类体育课堂实践性运动活动的参与兴趣,引导其塑造“终身运动”的优质新思想,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1.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的创新思路

1.1兴趣教学

小学生天性使然,其乐于探索新鲜、未知的事物。且性格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为保证体育教学可充分匹配学生思想、意愿,体育教师还应侧重遵循其客观性成长规律,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潜移默化间塑造其对体育运动的主观兴趣,强化体育课堂执教效率。

1.2个性化教学

新课改导向下,体育教师应积极践行人本理念,尊重班级学生存在的系列个体差异,例如喜爱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等[1]。并以这种“差异”为落脚点,为学生分别制定出难度适宜、类别多元的体育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均可在体育活动中切实感知到运动乐趣。

1.3人际交往教学

为增强小学生与当今社会的适应性、融合度,掌握基础性人际交往法则,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创建良好铺垫。体育教师还应增设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锻炼学生“开口提问”、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的素养能力,着力培育学生成为当代优秀少年。

2.加强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的策略

2.1创设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聚焦学生注意目光

以兴趣为刺激点,提升学生体育课堂学习专注度。总结小学生课堂听课的普遍状态,其往往思维跳跃、难以长时间自主维持听课注意力,且多动、散漫。对此,体育教师可在满足学生实际体育运动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体育小游戏”,创设出融洽、宽松、趣味性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将全身心主动沉浸于体育活动中,保障其当堂运动实效。

例如在“跳绳”为主题的体育教学中,在课前导入阶段,体育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双摇”、“双摇编花”等“花样跳绳”,聚焦学生课堂初期相对分散、茫然的目光,建立起对当堂课程的学习热情与亲自尝试的运动兴趣;随后,体育教师可细致传授学生“跳绳”运动的技巧。在班级学生均掌握“跳绳”技能后,可将课堂流程推进致“课堂竞赛”环节;体育教师需将班级学生平均划分为运动能力相当的若干小组,以规定时间内,小组跳绳总量的多少为获胜衡量标准,以“输方”才艺表演为惩罚。唤醒学生潜在性竞争欲望,打造出相对娱乐、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这样一来,学生将可在兴趣、获胜欲、课堂氛围的驱动、“感化”下,自主配合体育教师完成当堂课程学习、体育运动的课堂任务,保证其当堂运动质量。

2.2塑造学生个体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素养能力

小学生乐于“聚堆”,满足自身对“安全感”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师应针对性利用学生这一特性,推出“团队型”课堂授课模式,构建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的优质体育教学新格局[2]。以此塑造学生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以“排球”课程教学举例,体育教师在排球运动的“发球”、“传球”等基础动作传授完毕后,可以“对抗赛”形式为载体,将学生划分为“排球”能力相匹配的“对抗小组”,进行“实战对抗”。在此间,体育教师除了需指导学生标准化运动动作外,还应向其渗透相互鼓励、团结一致的团队配合的重要性,防止学生“独树一帜”、“争风头”等现象出现,确保其可以协同合作的配合运动为小组争取“对抗胜利”。进而辅助学生深刻认知到“团结合作”的现实意义,树立出高尚的集体主义、体育竞技精神。

2.3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增强学生运动效果

现阶段,即使体育学科已重登“教育舞台”,但对比其他学科的课堂授课,其教学专业性仍有一定缺失。对此,体育教师应及时整治这一不良性教学现象,加强对专业化体育教学课程编制的重视程度。教授学生专业性的体育运动动作,在防止其运动受伤的同时,强化学生体育运动实践能力[3]

如在“篮球”的教学课堂中,为突出当堂课程的执教专业性,体育教师应将同一专业动作“拆分”为若干“细小动作”,着重保证学生可纯熟掌握相关动作要领。以“双手接球”动作为例,体育教师即可向学生解说“接球”时,肩膀应放松,目光应注视篮球,双手手臂应以“半屈”的动作迎向篮球,而手指同样应自然分开,为后续手指接触篮球的“冲击力”完成安全准备等。此外,为增加学生专业体育动作的学习、内化兴趣,体育教师还可邀请动作规范的学生向其他同学演示,以“榜样力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障其课堂体育动作消化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素质教育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度贯彻的新形势下,新课改相继对小学体育教学明确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旨在切实增强学生群体的体育素养,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发育。鉴于此,一线体育教师应顺应我国体育教育领域发展主流浪潮,确保日常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兴趣化。在课堂执教中注重突出“以人为本”,以满足班级学生体育学习现实需要为课堂授课出发点,合理创新体育教学新模式,逐步摸索出契合校园学情实况的科学性教育道路。给予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新体验,高效培养其对体育课程深度学习、对体育运动亲自参与的主观兴趣。从而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筑牢身体素养基础。

参考文献

[1]唐丽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9):111-112.

[2]曹永泉.借助任务分析 提升教学质效——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任务分析”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8):41.

[3]刘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研究——评《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J].新闻爱好者,2020(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