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如何有效促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浅谈 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如何有效促进乡村小学语文 教师专业成长

杜 静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夹石镇中心完小

   我们县地处贵州省东北角,是个偏远山区小县,全县学校分布广,农村学校教师多、流动大。普遍缺乏名师引领,教学中发现问题无处请教;教学素养、教学技能缺乏系统的构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农村学校学生少,教师编制紧,外派培训机会少、费用高,教学与培训充满了矛盾。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正好填补了这些不足,下面以贵州省小学语文乡村名师杜静工作室为例,简要谈谈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对有效促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

  1. 拟定切合实际的工作室制度是学员成长的基础

在乡村名师工作室建立之初,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及时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工作方案、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工作室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等各类制度,主持人、成员、学员等职责。然后根据各类方案及制度,聘用顾问、成员,招收学员,并且将以上各类制度等告知成员、学员,让他们清楚自己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切合实际的工作室制度是工作室开展工作顺利、有序、有效的良好基础,也是工作室成员、学员成长的保障。

二、组建优质团队是工作成员成长的关键

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是否能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能否起到辐射、引领作用,能否让他们得到有效专业成长,与工作室团队的建设密不可分。工作室从2017—2020年近三年来共计招收三期成员6人、学员(乡村小学语文教师)300多人。大家平时工作都是非常积极的,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工作室三期工作开展起来可谓是风生水起。老师们在工作室不仅得了专业成长,也增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利用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建立了良好的制度,组建了蓬勃向上的团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一)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近三年三期的乡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关心和呵护。作为工作室主持人,要有上下沟通协调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支持。所以,乡村名师工作室应该获得领导的信任,在乡镇所辖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作为工作室主持人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工作室成员、学员成为了整个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参与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不论是公开课、主题讨论、教师教育论坛、课题研究等,都会主动参与,并且发挥正能量作用,推动校本教研发展,把校本教研搞得有声有色。工作室成员和学员积极主动了,所谓“近朱者赤”,其他小部分惰性的老师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学校的教研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乡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达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能较快提高。

(二)专家引领,是乡村名师工作室前进的明灯。

乡村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离不开专家引领。专家引领就是工作室前进的明灯和航标,专家的引领能启发工作室全体教师的思考,全面提高工作室成员和学员的认识水平,转变工作室成员和学员的教育教学观念。例如杜静乡村名师工作室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就请了贵州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培专家、贵州省铜仁市乡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代泽斌专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正高级教师、市级名师杨正猛等专家和领导到现场进行指导工作,他们引导工作室如何建设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以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动态,大家工作起来方向才明确,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

(三)送培送教与磨课是工作室成员、学员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工作室成员、学员要得到较快成长,必须进行磨课活动。一节课准备好后,工作室成员、学员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坦诚地提出修改建议,必要时请主持人参与磨课,这样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凝聚智慧、共同学习、合作探究,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同时,通过磨课才能打造出精品课堂。三年来共计开展磨课活动12次,送培送教到偏远山村学校6次。

(四)开展校际交流,乃至跨县教研交流活动,展示工作室成员、学员风采,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工作室成员、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校内磨课和校本教研活动后,他们教育教学理念基本成熟,教学技巧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主持人应该积极为工作室成员、学员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主持人可以先联系本乡镇其他兄弟学校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然后联系县内其他乡镇中心学校进行交流,最后再联系外县其他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县跨学科跨学段的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的风采得到充分展示,更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成员、学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使工作室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例如贵州省小学语文杜静乡村名师工作室,2017—2018年的活动基本在本校、本镇学校开展,2018—2019年主持人联系了其他乡镇学校开展了跨片区教学交流活动,主持人联系了德江县、万山区共6个乡村名师工作室在沿河县夹石镇、万山区、沿河县和平街道开展了跨县跨学科跨学段教学交流活动。三个县10个乡镇、20多个学校的老师在一起交流,同时请来了沿河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黄华、小学语文教研员罗丹等领导到场作讲座和指导,让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巧在一起碰撞,产生了多赢的良好局面。正如萧伯纳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我们这些活动确实取得了这样的效果。2019—2020年工作室的主要活动是开展乡镇校际交流和学员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工作室学员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效。

(五)充分发挥读书交流论坛的作用,让成员、学员敞开心扉谈感受、分享经验。

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都来自全县各个乡镇、乡村学校,大家相隔几十甚至上百千米,除工作室组织活动聚集在一起,其他时候都是聚少离多。所以,要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学员的线上交流学习作用,主持人要召集大家在线上交流,交流可以定时间,也可以不定时间。例如小学语文乡村名师杜静工作室是这样要求的:第一,主持人要求大家读教育名家名著,然后把各自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并且说明理由;第二,把自己读书心得发在群里供大家分享,这个任务就定在每期活动的最后一天下午。其他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难题,就不需要定时间,有问题的老师可以随时在群里提出来,大家及时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加以解决。这样,提出问题的老师和帮助解决问题的老师都得到了提高,起到了线上交流的作用。

(六)引导成员、学员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特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转型。因此,作为工作室主持人,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引导工作室成员、学员开展课题研究,让他们从身边问题入手,先做校本课题研究,然后逐步申报县级课题,直至申报市级、省级课题,这样不断进取,完成从“教书匠”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型,真正成为专家型的教师。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学员共计完成了3个县级课题结题、4个校本课题结题。

  1. 展示效能,让工作室工作再上台阶

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后,成员、学员应该有一定的进步,这个进步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呢?一是从教学能力上有体现,二是从撰写教学论文、评选骨干、评先选优、评职晋级上有一定的体现。

例如小学语文杜静乡村名师工作室,三年来已经有2名学员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获得一等奖;2名学员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获一等奖;3名学员参加县级优质课评选获二等奖、有近10人次撰写论文发表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有6名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课题申报并且获得立项。另外还有6名成员、学员获得中小学高级教师资格。6为成员、学员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这些老师有了明显进步,他们在工作室里工作积极性更高,引领性更强,让工作室工作开展能再上一个台阶。

总之,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对于促进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工作室里的成员和学员,他们未来将会在工作室里获得的经验辐射到所在学校,助力其他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