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导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导向

卢琼芳

揭阳市榕城区实验学校 522031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的需求也将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积极主动回应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型的现实,进一步探究个性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德育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价值取向;实践导向

引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评价本质上是对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价,教育评价活动要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新时代的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形势,需要回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以认识和实践的价值统一,推进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统领

认识指导实践,但并不等于实践,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秉持认识和实践的价值统一。为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全面、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从顶层设计对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了专门要求和原则规定。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不仅需要对政策、文件正确解读,更需要具体落实在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活动中。以认识和实践的价值统一作为推进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价值统领,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品德体系,这也是德育评价发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功能的必然要求。

(二)强调形式与内容的价值渗透

没有形式便没有内容,但切不可得“形”而忘“意”,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强调形式和内容的价值渗透。因应全面提升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质量的时代呼唤、社会呼吁,以及党和国家对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的一再强调,广大中小学通过课堂课程、社团活动、理念宣贯等多种形式的载体来充实学生的德育、美育等,积极响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号召。我们必须承认,得益于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虽然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表现出了一定的成效,但顶着“分数和升学”的帽子,这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浮于表面、内容单薄的现象实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就是要通过破除“五唯”传递一种信号、树立一种导向,引导中小学德育以形式与内容的渗透合一作为价值准则,通过“以评促建”真正地去引导中小学德育活动的内涵建设。

(三)以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为价值目标

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引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在这个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利益多元的社会,个体的价值终归要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实现,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当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当今时代主流的价值取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依靠我们这个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青少年。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就是要以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融合为价值目标,通过必要的常识教育、品德培养、能力锻炼、素质养成,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志向,将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认同与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建立起一种联结,这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诉求。

二、在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导向分析

德育过程本质上是知情意行的陶成过程,难以量化,不易评估,成效缓慢。为了避免在评价的指挥棒下,中小学德育工作都去关心“贴标签”而忽视了“做事情”,对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探索不能停歇,对德育评价的反思改革正当其时。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要求立足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科学系统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挖掘综合评价的内涵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既相对独立、不可替代,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是五育的核心。品德培养始于人之出生,并贯穿其一生。但在信息传播更为广泛、知识获取途径更为多元、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更为快速的当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自觉重视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的品德培养教育,积极地参与育德育人的建设过程,让青少年从家庭美德教育学会感恩、关心、宽容,从社会公德教育学会尊重、平等和诚信,从学校品德教育学会礼貌、友善、谦逊。而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则是在此多元主体参与、多育并举、协同育人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综合评价的内涵,形成品德培养的合力,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二)以人为本,开展特色评价

在讨论教育工作时,常常提及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砥砺品德、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尊重规律,也是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实践导向和基本遵循。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可塑性最强的一段时期,也是人道德形成过程中不可逆的“红利期”。对青少年的德育评价要把握这一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并认可每一个孩子性格和道德中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传递和延续,让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得到承认和发挥,这也是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的归属。育人育德都不是制式的固定操作,特色的德育评价改革实践导向在于在德育范式的指引下,通过个性化的德育评价指标,为育德多开“一扇窗”,为塑造和培养孩子的品格多提供一种探索路径。这既是对德育综合评价的一种补充,同时也能够形成一种驱动力,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德育重视和探索,在德育的手段、方法、途径、模式上进一步创新思路。

(三)注重过程,探索增值,改进结果评价

作为对德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应当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方法、以增值性评价为基本目标,通过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完善,合理有效分析德育实施过程中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为评价过程注入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生命力。育德基础上致力于育人的德育评价,不是给学生的道德品质评分的结论评价,不是甄别、鉴定学生品德优劣好坏的工具评价,而是为了学生道德品质向好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导向评价、激励评价、育人评价。在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视还可以体现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与思想意识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反馈,分析学生道德素养形成的条件和环境,并即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抓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大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指挥棒,德育评价对提高青少年德育认识、规范青少年德育行为、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对全面提升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娜,孔凡哲.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德育,2021(10):5-10.

[2]樊改霞,林梦静.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评价改革:定位与路径[J].教育文汇,2021(01):5-8.

[3]张冲.中小学德育评价与创新研究:现状·问题·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9(11):75-80.

[4]汪瑞林.改进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方向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7):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