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与按摩法在虚寒性胃溃疡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艾灸与按摩法在虚寒性胃溃疡护理中的效果

李莉 晏祉琦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 336600


摘要:目的:在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艾灸与按摩法,探究分析其对于临床护理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虚寒性胃溃疡患者(抽取时间段为2020年6月-12月),随后按照资料排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对A组按照常规护理,对B组施加艾灸和按摩法护理;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最终结果并深入展开分析。结果:护理后B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艾灸与按摩法护理,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减轻生理疼痛感,有效调理脾胃,同时配合艾灸改善其相关症状,促进身心放松,从而快速恢复健康。

关键词:虚寒性胃溃疡;中医按摩;艾灸;护理效果


虚寒性胃溃疡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属于中医范畴。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脾胃虚弱,进而引起气血不畅、胃失温养及中气不足等现象。在多种因素的作用影响下,胃溃疡具有病程长、易迁延、难治愈的特点,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严重阻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1]。据临床实验研究报道,针对该类疾病实行中医护理措施,将疏通经络并改善患者的疾病抵抗能力作为重点治疗方向,对于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于是,本文就以抽取的部分患者为例,探讨分析艾灸和按摩法对其护理效果的作用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病例系统中抽取59例虚寒性胃溃疡患者(抽取时间段为2020年6月-12月),随后按照资料排序将其分为A组(对照组)30例、B组(观察组)29例。归纳整理两组一般资料,经比对后无明显差别(P>0.05),如表1所示。


表1 A、B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分组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年)

范围

平均值

范围

平均值

A组(n=30)

14

16

27~66

42.58±1.33

1~11

6.24±2.16

B组(n=29)

12

17

28~69

42.37±1.25

1~13

6.28±2.28

P

>0.05

>0.05

>0.05

1.2方法

(1)对两组患者统一采用三联疗法:配合阿莫西林每日服用1次(1000毫克);埃索美拉唑(40毫克)、替硝唑(2克)每日服用2次,连续用药两个月。

(2)对A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即从常规用药、日常饮食和作息、健康运动以及情绪管理几个方面入手,监督患者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饭后半小时指导患者借助散步、做体操等方式促进肠胃消化,保证患者身体健康[2];定时检查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

(3)对B组施加艾灸和按摩法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按摩

首先按照顺时针方向,对患者实行轻柔按摩,按摩区域包含腹部、章门、足三里、中脘及点天枢等穴位,随后缓慢推揉其胃脘部位,并点按振敷、气海、关元等位置。隔天按摩1次,每次时长保持在半小时左右,持续一个月,由专业按摩师负责整个按摩过程的方案制定与执行[3]

②艾灸

按摩结束休息20分钟后,对患者实施艾灸,先将艾绒捏成底部半径为1厘米、高2.5厘米的圆柱形,再将备好的生姜切成片状,隔着姜片对患者的天枢、中脘等穴位进行艾灸,等到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烧热状态后停止操作,若患者皮肤潮红表明效果良好[4],每次实施1次,10天作为一疗程。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所得,经检验后以P<0.05作为明显差异,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n(%)]

分组

人数(例)

反酸

腹胀

腹痛

发生率

A组(对照组)

30

3

2

2

7(23.33%)

B组(观察组)

29

1

1

0

2(6.90%)

P

-

-

-

-

<0.05

在护理前后分别记录整理两组患者出现发酸、腹胀及腹痛等相关临床症状的情况,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别,护理后B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表明B组护理效果更佳。详情如表2所示。


3.结论

从中医的角度考虑,虚寒性胃溃疡的病发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胃虚弱,进而引起中气不足、胃失温养、外受寒邪侵犯等现象[5]。中医按摩历史悠久,是中医学中的一项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案,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传统中医认为,肺腑居于内,肢节居于外,在穴位表面实施恰当的按摩手法对于疏畅气机、益气健脾及调理肺腑具有良好效果,能够安全有效地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健康。一方面,中脘穴、气海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以调和脾胃、温中补气为主,适当按压该穴位能够加快肠胃的蠕动,有效治疗肺腑脾虚等症状。另一方面,足阳明胃经穴(包括足三里、天枢穴)主要负责扶正培元、气血调和;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等特点,在缓解胃肠胀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以外其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健康保健方面的同样具备积极影响,对足三里、天枢及章门等穴位实行按摩还能帮助患者舒缓郁闷情绪和心理压力,放松心情。艾灸也是一种传统且应用广泛的中医治疗手段,艾草具有除湿、散寒及温经止痛等功效,其在火力的作用下产生热力,从而充分发挥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的功效。

将穴位按摩与艾灸方案联合实施,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反酸、腹胀及腹痛等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的整体护理质量与效果。综上所述,对虚寒性胃溃疡患者实施艾灸与按摩法护理,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帮助患者舒缓情绪,减轻生理疼痛感,有效调理脾胃,同时配合艾灸改善其相关症状,促进身心放松,从而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婷婷.中脘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0):206-208.

[2]史瑞凤.艾灸与按摩法在虚寒性胃溃疡护理中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4):110-112.

[3]陈亚凤.艾灸配合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108-110.

[4]欧琴,蒲婧.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240-242.

[5]窦英磊.温中消疡汤、艾灸、西药联用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9):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