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

梁小燕

东莞市中堂中学 523220 

摘要:预习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属于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通过预习,能够促使初中生对接下来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初步的掌握。而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来协助初中生提高预习的质量,减少以往预习中理解困难现象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予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预习


前言:初中数学知识往往具备抽象性高、难点多、推理性强等特点,导致初中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理解困难现象,难以提高预习的效率,也造成初中生过于敷衍预习环节,没有发挥出预习的真正功效。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互联网+”教育背景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来协助初中生展开有效预习,对学习目标、知识点有正确的梳理,切实提高其预习的质量。

一、初中数学预习现状

(一)课前预习方法不具体

针对于初中生来讲,在认知方面虽然具备一定的能力,然而,在应用数学知识方面却尚有欠缺,特别是预习环节,方法、方式尚未成熟。多数初中生都只是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开展学习推进,对于自身的思维空间却并未形成,在推理逻辑能力上也相对较为薄弱[1]。在预习期间,不知从何角度入手,只是对教材内容简单浏览,此种敷衍的形式难以转换数学知识为思考内容,不利于后续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布置预习任务不明确

在预习任务布置期间,教师信息的传递缺乏明确性,往往只是要求初中生对下一节的教材内容自行预习,但是,对于下一节的重点是什么、内容包含什么、初中生需要预习至怎样的深度,却没有做出清晰的指向。除此之外,以往主要采取板书的教学形式,然而,初中数学内容存在抽象性特点,一些初中生会限制空间想象能力,只是预习传统的书本材料,难以对数学知识做出延伸或多角度思考,从而导致初中生的预习难以达成良好的成效。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

(一)利用微课协助初中生预习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催生出了微课这一有效的教育技术,能量密度大、短小精悍属于其最显著的特征与优势,能够杜绝初中生以往预习中知识内容框架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是通过碎片化的方式来讲解知识点,促使初中生能够更加充分的预习接下来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对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保障初中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内容要点,提高预习的成效。例如:在预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微信群或者是QQ群中向初中生分享诸多个微课课件,如线段定义、射线定义、直线定义、如何表述直线与射线及线段三种点线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特征画线等。促使初中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不太了解的知识点,反复展开预习,进而对该知识点有更加充分的掌握,避免以往预习中知识点集中而不知从何入手展开预习的局面产生,实现初中生预习效率的切实提高。

(二)利用社交软件协助初中生预习

在以往的预习方式中,初中生多数都只是打开教材来阅读定义、公式,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记忆,但是,若有定义理解不清、公式掌握不明等情况,会难以及时同教师展开沟通,教师也无法及时解答初中生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只能在课堂中集中授课,而此时,初中生可能会由于预习中感到知识点难度高,而出现畏难、逃避等情况,在课堂中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及热情,而导致此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状态不佳、掌握程度不良。因此,教师必须要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积极运用社交软件,从而在初中生预习遇到困难时,及时为其解答,促使初中生能够减少理解困难等问题,在预习中便对知识点有充分的掌握,进而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积极听取教师更全面的讲解。例如:在预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初中生若对单元中ax2+bx+c=0(a≠0)处理实际问题的具体形式存在不理解现象,可以及时同教师沟通,听取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随后,在课堂中听取教师更为透彻的传授,来进一步记忆与掌握此知识点,进而达成预习质量提高的目标。

(三)应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初中生自主预习

针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特点为知识点居多、内容容易混淆、难度较高,会导致初中生难以有效展开预习,从而出现逃避预习、厌倦预习、缺乏预习兴趣等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初中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展开自主预习,通过信息技术视频、音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从而激发初中生预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达成自主预习的目标[2]。例如:在展开《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的预习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寻一些同“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以及“配方法”相关的视频资料,并且,在预习中进行观看,随后,利用视频中所学习到的方法,尝试解答教材中所设置的一些习题。并且在课堂中对学习成果予以展示,而教师则可以对初中生预习中存在的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指导与纠正。通过此,来实现初中生预习兴趣、热情的激发,并且对初中生探索能力做出充分培养,在日后的预习中,能够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找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达成自主预习的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事业中,已愈发重视“互联网+教育”思维的运用,而将其应用至数学预习环节当中,可以转变初中生以往敷衍预习环节的现状,降低预习的难度,保障学生能够积极、全身心参与至预习的行列当中,协助初中生领略数学的魅力,并且对数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切实发挥出预习的真正作用,也提高初中生的预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J]. 李忆东.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20(04)

[2]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J]. 李厚女.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10)

[3]初中数学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研究[J]. 高炳顺.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8(11)

[4]创新初中数学预习设计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 刘灵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9)

[5]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预习[J]. 张莹,周子游.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