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

彭华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 650300

摘要: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对国家稳就业工作做出巨大贡献。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稳定就业的功能,职业学校应“依托政府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锐意进取,提高学校内涵管理质量,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时俱进,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稳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较,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他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与学历教育平分秋色居功至伟。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意义重大,从民生层面来看,稳就业是民生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根本保障。从国家层面来看,稳就业是国家层面一系列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形势下稳就业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之际,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党中央审时度势,首次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位居“六稳”之首,可见其重要性。从民生层面来看,稳就业是民生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根本保障。在当前的中国,就业是绝大多数人谋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必要手段。在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各项民生保障不能兼顾到每一位老百姓的前提下,在今年疫情对众多产业、行业、企业和岗位的冲击下,老百姓对失业的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当前,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不少家庭没有较高的经济收入,甚至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已有不少家庭已陷入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的旋涡,他们将难以承受失业的风险。如果出现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明显升高,局部地区或者特殊群体失业率明显升高,那将会严重影响社会预期,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在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经济发展外部局势的动荡下,稳就业、保民生,确保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确保广大百姓的实际收入不减少,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从国家层面来看,稳就业是国家层面一系列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处于全面深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全方位改革时期,这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经济运行系统性方面的风险,那么经济社会发展必然受阻,随之也会出现周期性失业问题,并将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只有以稳就业、保民生为目标,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才能顺利实现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现阶段任务。

二、职业教育做好稳就业的措施建议

1.依托政府优势,促进校政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是稳就业、促就业的基础和保障。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和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必须紧密依托政府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的舆论导向功能和监督、管理职能,根据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充分与各地各级别培训机构通力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创立全新、统一协助平台。唯有如此,方能破解职业教育中社会职业培训方面的工作难题。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社会就业趋势,依托正确的宏观政策和高效的微观管理,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引导优势与统筹作用。职业教育各类学校要在校企合作与政府合作方面不断创新,勇于突破陈规旧俗,努力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将产教深度融合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通过机制创新,形成高效的人才共育、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制度。这样,将可以统筹安排职业教育中的社会培训资源,使其集中起来并被充分合理地利用,从而促使职业教育中的社会培训与就业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2.持续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要确保稳就业、促就业,就应该持续不断地强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中职技校等要与各自的合作企业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由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共同按照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要求来规范管理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应该充分信任职业教育的各类学校,将职工教育培训交由高职院校或者中职技校来承担。而企业则主要负责合作的高职院校或者中职技校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让学生在企业里切切实实地掌握实践技能。这样,必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同时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最佳优势,并且无形中发挥了职业教育合作企业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深化内部制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若想充分发挥稳就业、促就业的保障作用,那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各高职院校、中职技校、技师学院等,必须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各职业学校需要加快改革职业教育招生制度,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招收农民工、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等非传统生源。职业教育的各级学校要探索灵活、机动、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简化理论教学内容,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高效便捷的教学方法。全新的生源必然促使各高职院校、中职技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以便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例如,通过免费或优惠的形式,为下岗失业工人开展短期技能培训,这就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传统的日常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对象将促使职业教育各级学校不断改革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最终为全社会稳就业、促就业作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

4.转变就业观念,培养正确的职业观。长期以来,不少职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中专生,都希望能留守在一二线城市,就算差一点的,也希望能在三四线城市就业,且这些城市都要在东部发达地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量城市经济已经获得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与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些中西部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不能死抱着东部发达城市不放手,要有开阔的眼界、长远的职业规划,投身于中西部城市和地区的建设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一大批人不愿意去县城、中小城镇乃至农村。今天,一些基层岗位人才缺口很大,偏远地区很多岗位长期招不到人,处于招贤纳士、虚位以待的状态。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就业市场因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不平衡矛盾,早就制定了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相应扶持和优惠政策,“到基层去”的嘹亮号角已经唱响多年且从未衰减。职业教育要大力支持并出台优厚政策,鼓励毕业生去西部地区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职业教育同时要大力支持并鼓励毕业生去中小城市、县城乃至乡镇就业,投身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和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发展和腾飞。各级党和政府、各层次的职业学校,要做好上述工作,前提是要健全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在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相关优惠政策,按规定给予这些有志于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农村等地学生的相应学费补偿。另外,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做好未来就业的各方面准备工作。职业教育的毕业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

总之,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校期间,其责任和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腾.关于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2020.

[2]高德智.浅谈职业教育与稳就业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