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李莉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成都 市, 610074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是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2例PTSD焦虑症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比两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PCL-C(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PCL-C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PTSD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及应激障碍,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干预效果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又被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到突发性、灾难性、威胁性事件打击后,患者出现情绪障碍,具有延迟性、持续性特点[1]。一般情况下,车祸、战争、地震等均会引发PTSD,会对患者社会状况、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既往有研究证实:对PTSD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障碍及负性情绪[2]。基于此,为探究PTSD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价值,本文对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2例PTSD焦虑症患者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研究对象是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2例PTSD焦虑症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n=51),观察组:34例女性、17例男性;年龄在26-62岁,平均(44.52±5.34)岁;创伤类型:13例婚姻不幸、17例车祸、6例重大纠纷、15例突然身患重病。对照组:32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在28-60岁,平均(44.58±5.31)岁;创伤类型:15例婚姻不幸、16例车祸、8例重大纠纷、12例突然身患重病。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鼓励患者积极讲述内心感受,护士耐心倾听,并予以安慰,告知患者晚上禁饮刺激性较大的饮料,可安排家属陪护。

观察组:①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对患者展开全面心理评估,提供细节化、人性化的服务,做好环境、饮食、基础护理,减少外界刺激,通过心理测评、临床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应激障碍严重程度。②心理支持:护士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对患者的情绪反应表示接纳、共情、理解,分析PTSD的症状、原因,以暗示性语言、支持性语言、影响性技术转移创伤性体验注意力,帮助患者回忆既往美好经历,引导正性思维。③放松训练:指导患者通过想象放松法、渐进式肌肉训练、深呼吸放松等方式全身心放松,让患者躺在床上,全身心放松,自然下垂双臂,有节奏的缓慢呼吸,使其处于平和、安静的状态,每次20-30min,每日1次,交替放松训练。④脱敏治疗:当进行低等级的刺激时,患者出现紧张感,应即刻进行放松训练,如此反复,直至患者受刺激后不紧张,逐渐提高训练等级,直至最高等级时,仍旧无紧张、焦虑感。⑤重建认知:护士通过主动交谈的方式,帮助患者找出行为不适、情绪困扰的表现,对不合理认知进行初步分析,指导患者辩驳不合理认知,并布置相关作业,使其回归理性思维,减轻不良体验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轻度在50-59分,中度在60-69分,重度在70分以上。(2)PCL-C(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包括高警觉、回避/麻木、反复体验3个维度,共计17个条目,三维度分别对应5个、7个、5个条目,以Likert5级评分法评定,量表分值在17-85分,应激障碍越重,分值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 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SAS评分、PCL-C评分)同组组内比较以配对样本t检验为主,不同组间比较以独立样本t检验为主,通过“6191d5124141b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表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 SAS评分两组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SAS评分两组对比(6191d5124141b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n=51)

63.52±6.34

32.52±1.05

34.449

0.000

对照组(n=51)

64.61±6.29

44.58±3.49

19.885

0.000

t

0.872

23.631

--

--

P

0.386

0.000

--

--

2.2 PCL-C评分两组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PCL-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PCL-C评分两组对比(6191d5124141b_html_ebd179a3c1694640.gif 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n=51)

68.26±6.26

21.06±3.66

46.484

0.000

对照组(n=51)

68.31±6.21

45.29±5.75

19.425

0.000

t

0.040

25.387

--

--

P

0.968

0.000

--

--

  1. 讨论

心理护理干预下护士帮助患者寻找人际关系、社会角色、欲望等,了解患者出现强迫、焦虑、郁闷等负性心理的原因,引导、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周围医务工作者及家属,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全身心放松,调整自我心态,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担忧与恐惧,减轻由于应激障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PCL-C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心理护理在PTSD焦虑症护理中效果显著,与郭秀红[3]等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PTSD焦虑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应激障碍,促使其顺利度过应激阶段,临床借鉴、推广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 胡雪玲.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急诊科外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8):3670-3673.

  2. 郭明明, 刘盈盈, 马冬,等.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重大车祸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4):3343-3347.

  3. 郭秀红, 陈恋, 李维萍,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8, 39(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