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探究 --------以湘教版《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利用乡土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探究 --------以湘教版《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为例

罗德丰

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 湖南省常德市 415700

摘要:聚焦湘教版《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以学校外的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性开发模式为主线,通过理解保护性开发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乡土资源 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


一、对地理核心素养和乡土资源的理解

在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等地理综合素养。就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构成来看:人地协调观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即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综合思维强调的是思维能力和遇到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或习惯,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性思维,能全面、系统、动态的去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习惯,并以此能应用于实践活动;区域认知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区域,形成素养,最终帮助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把握四大素养。

乡土资源架设了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的桥梁,更符合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开发乡土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的教育大方向。而根据对桃源县城区片地理教师和常德市部分骨干教师(利用问卷星在微信群发布)问卷调查统计:77.78%的老师认为可以利用和19.44%的老师认为必须使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说明绝大部分老师对乡土资源进行地理教学非常认可。对于如何利用上,36.11%的老师偶尔上课口头提及,55.56%的老师用于导入和承转,而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设计和上课的老师仅有8.33%;而把乡土资源加工成素材加入到课件,经常制作的仅有2.78%,偶尔制作的83.33%,还有13.89%从没制作过,说明绝大部分的乡土资源的利用率并不太高。而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老师们认为主要问题三个方面,乡土资源不典型、难以发现合适的资源、没有相关资料,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一起研讨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二、素材选择背景:

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属沅江的一段,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和基础,以开展生态旅游为导向,充分利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科普宣教和文化娱乐,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校位于地处湿地公园的下游河边,学生经常出入湿地公园,但很少关注湿地公园建设,更谈不上关注与湿地公园相关的地理知识。湿地公园可以考察研究的内容有很多,除本节课设计中提到的湿地的功能及湿地开发外,还有多种河流地貌,桃源大坝的功能,船闸的原理,沅水流域的环境治理,生态护坡的功能,植被对坡面的影响等。虽不能作为完整的课例,却很适合作为课堂片段素材。

三、教学设计过程

(一)前期准备:

  1. 备课组自主收集沅水湿地公园的相关资料,并咨询了桃源县国土资源局和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专家,获取了他们许多宝贵资料。

  2. 选好重要考察点,带领地理兴趣小组到沅水湿地管理处参观,请专家对沅水湿地公园进行介绍,了解湿地保护的基本政策、湿地的范围、水域特征、动植物特征等

  3. 带领地理兴趣小组成员沿沅江考察,在重要考察点实地分析地理实物的现象、特征,提出新问题和调查任务。

  4. 收集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选择重要问题、影像素材,为课堂探究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主干知识:1、了解湿地的定义,湿地的功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2、理解湿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

  1. 以学校外的桃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性开发模式为主线,通过理解保护性开发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2. 依据沅水湿地和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的位置特点利用区域分析法沅水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 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知识和身边实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 引导学生用整体性思维,并制作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湿地的功能、湿地的问题、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

  2.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难点:以湿地公园开发为例,理解保护性开发这一新的开发模式

(五)新课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探究活动1

以视频和沅水湿地相关建筑及景观,设置情境,理解归纳沅水湿地公园的功能。

导入新课:

视频“美丽的沅水湿地”,

设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沅水湿地有哪些作用(功能)?

观看视频,回忆经常看到场景,思考并回答。

了解沅水湿地的位置特点,为后面依据位置分析沅水湿地的功能、问题和对策作准备,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情境创设:

展示图片水塔、大坝、白麟州荒滩、课本活动湿地对气候的调节。


1引导设问:水塔、荒滩中体现湿地的功能,湿地对气候的影响。

2、要求学生用整体性思维以水为载体分析在水文、生物、气候、在人类活动方面的功能,用思维导图归纳出湿地的功能。

1、回答图片展示的功能,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用思维导图归纳湿地功能

1、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用整体性思维制作思维导图,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2

沅水湿地的主要问题

情境导入: 图片展示,以大坝为背景的沅水湿地公园




设问:在桃源县城段,沅水湿地被开发成了湿地公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湿地为体现其生态功能,应保持原生环境,不应该开发,更不应该投入巨大资金开发成公园。

学生思考

很多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原生环境优于次生环境,次生环境优于人为环境,无法理解人在人地关系中所处的作用,由此引导本节重点内容:湿地的保护性开发。以此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情境创设

图片展示:沅水湿地公园的前世(湿地公园建设前的样子)











引导学生分析沅水流域地形图,设问:沅水流域地形特点,并说明该地形会造成桃源县城附近河流水文特点,易产生那些问题。

适当展示图片验证:枯水季节,水浅时的场景,包括水位、搁浅的船只,大面积裸露的河漫滩.

学生回答:

  1. 地形特点:上游云贵高原,中游低山丘陵,下游洞庭湖平原,桃源县城恰好位于中下游交界处附近。

  2. 对沅水桃源段影响:中下游交界处,其上游落差大,水流急,1其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雨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旱季:水量少,水位低,影响供水、航运、景观、生物多样性

  1. 依据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 由地形特点分析对水文、生物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水污染:水污染的排放、漂浮的固体废弃物、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

思考归纳:水污染的类型、防治措施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与身边地理事物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枯水期:裸露的河漫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可以用来干什么?

思考归纳:裸露的荒滩也是资源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地理实践力

景观:原来的裸露的水泥河岸、脏乱的河堤

思考并回答: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地理实践力

探究活动3,沅水湿地公园建设成就


创设情境:建成后的沅水湿地公园

水环境:图片大坝

设问修建大坝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思考并回答归纳:上游河流形成水库,功能包括:防洪、供水、航运、发电、景观

系统的分析水库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地理实践力

生态环境景观:绿化、污染治理,特别强调中华秋沙鸭增多的生态意义

思考:湿地的生态功能是增强了,还是减弱

通过分析湿地得到保护,环境得到改善,且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使学生理解人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增强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对桃源居民的影响

公园:休闲娱乐的场所

文化墙:传播地方文化

总结归纳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功能非常重要,但并不等于只能保持原生环境。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的摆布,沦为大自然的奴隶。这也是席总书记的提出的保护性开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

让学生明白现实中通过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即可以保护资源,又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学生对人地协调思想的理解与领悟。

(六)教学反思:

  1.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是学生非常期盼的。

在课堂中出现那些熟悉的画面,学生都非常的激动,比以往更愿意思考,更展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后,仍有不少同学讨论课堂中的问题,很多学生反映周末要前往课件中素材取景点看看、求证,如果能经常采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教学,势必能增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为家乡的发展获得灵感。

  1. 乡土资源的获取必须得有心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即每一种地理要素出现都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每种地理事物的出现,都是可以研究的,即可以作为地理素材,关键在于怎样依据需求去寻找更典型的素材。所谓有心,是用心寻找和有心积累,特别是积累,如果有心,我们经常可能会发现很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作为某课内容的素材,但由于没有收集的习惯,需要的时候再去寻找往往就难以找到,做个收集的有心人,玩玩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 加强研究,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乡土资源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我们只能利用我们教师的能力进行分析,没有精准的研究设备,在我这样的县城,也很难找到资深专家咨询,因此很难把握分析的准确性。在备课前,必须寻找资料,多作研究,多找专家咨询,确保原理和过程的准确。

(本文是2019年湖南省教育工作者协会立项课题《利用乡土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编号XJKX19B427)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 徐立丰.小尺度乡土资源视角下的地理教学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2021年第6期:38-39

[3]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