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

陈才

永定区城郊中心小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对于学生法治观念的奠定根基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中扮演了不可或缺重要的角色。此学科不仅能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启蒙、引导作用,更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人生三观,特别是是非观以及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行程。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创设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高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更为复杂多变市场经济所附带一系列市场变数,虽然社会发展稳定性日趋明显。但是,这些都与公众心中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加强分不开,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因其自身年龄、学识、历练等多方面的欠缺对于很多社会现象的判断力不足,而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与应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设立是在儿童早期教育时期就提升儿童的法律意识、是非判断力的学科。让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道德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定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引起学生互动的激情,教学活动比较传统。道德与法治学科设定的基础在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普及基础的法律知识与我国历来的道德约束等,但就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不同性与多变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虽然是植根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是非判断力养成的学科,但学科教师在其教学内容的实际开展中若不能引一举三,将教材内容与当地风俗民生紧密联系,则教材或课程的开展仅仅是书本内容的平铺直叙的讲述,难免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甚至有脱离实际的风险。其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授离不开学生的热爱,当下,很多小学生对待此学科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很多小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是讲授的课堂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日常小事的重复罗列,并且认为此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无任何指导意义无用功教学。学生的观点直接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此类学生的观点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情境的设定不科学、不合适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开展本科目的教学时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新媒体、新信息手段,不断改观学生对本学科的传统固定的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意义

不断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不断的探索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教学工作实质高效地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通过对该学科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策略的尝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而将我们希望孩子们在教学中获得知识加以吸收或掌握,进而拥有对于这个世界真正的洞悉力和是非判断力,感知家庭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以及家庭成员的相处方式。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的策略的思考和实施对于小学整个教育阶段具有非常实际且实效的意义。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境创设的应用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纵观整个部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内容设置,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小学阶段,该学科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处于身心刚刚起步建立判断力的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爱自己、尊重家人、朋友的认知;学会热爱生活,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思想启蒙,围绕着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等四个方面的设置,经过小学阶段的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自主、自立,健康愉快又负责人的能够动手动脑的创造性的生活的能力。同时,在以上德育内容的设定之中,又点明了基本的法治观念。这种基本教学指导思想的设定之下,教师如何利用课程自身或课本讲授内容的设定作出很多的创新的情景的增加,对于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必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多类多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媒介物品的植根于生活。而手机、电话等数字传媒载体对于学生生活的渗入,使得学生对于日常普通的日常教学学习兴趣逐年降低。教师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不断地提升在传统教学课堂的热情投入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挑战了。作为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不断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自身课堂的表现张力,不断吸引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十分有必要。

(二)充分利用时下热门话题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是心智判断力与成熟度最弱的阶段,也正是因为此,对小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养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内容虽然很贴近我们的教育主题,但是因为地区、具体民族等多种情况的不同,特别是小学生其实属于好奇心、求知欲更加浓厚的阶段。这就要求这学科教师能够并善于从时下的话题中去引导学生培养对于身边事物的正确判断力。也就是说小学生身边的事务的分析更加有利于学生是非判断力的养成。在学习部编本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例。在单元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发现本章节的内容安排更加贴近于我们的公共生活及其规则的学习。为引起学生高度的重视度、和对于社会公共生活贵重的探知欲与遵守度。本章节教育活动开展即可以我们生活的区域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公共区域应遵守的规则的遵守度展开学生自主的热烈讨论,如地铁卫生、饮食规则的遵守,公园自行车停放等话题性比较强且也能引起学生兴趣点的展开开课前的热烈讨论,让学生对于“生活离不开规则”有更加深刻的看法。在这种热烈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公共规则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最基本的初衷就是培养小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自然中的多种情境下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情境设置中都不应忽略对学生实践性的能力考验策略。在新时代下,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而有效利用生活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小学生,还能扩大小学生的视野,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如:有些小学生比较调皮捣蛋,他们有时做的一些恶作剧,虽然没有严重伤害到其他同学,但是却极易演变为不良行为,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游手好闲之人、不良分子等等,引导小学生与之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小学生从思想上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习惯。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创设不同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教授传统教学思维的改变是提高课堂活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应立足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对创设生活情境、开展活动教学的途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同行有所启发,共同打造道德与法治的精彩课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让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书本知识内化为对于个人行为的正确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正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的创设[J].清风,2020(22):79-95.

[2]叶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33):152-153.

[3]沈婧婧.小学德育课程情境的创设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