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

刘汶佳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重庆 402660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注重立足本校的实际教学能力,为了促进本校教学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注重具体实施的自主性以及选择性,真正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并获得较为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注重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

(一)部分教师存在较强的思想惯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大高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较为不合理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教学思想惯性。由于部分数学教师教学时间较长,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虽然可以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以及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存在回归原有课程教学模式上的问题。此外,由于部分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并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导致现阶段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二)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环境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依赖较强的课程开发氛围。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以下三方面问题。问题一,部分高中学校并未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甚至很少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培训模式,也不注重讲授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知识,导致部分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支持。问题二,部分教师由于个人校本课程素养较低,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无法胜任感。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往往存在忽视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动性缺乏

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由于传统授课形式的限制,常常存在“戴着镣铐跳舞”的现象。他们在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往往从教学内容、高考的角度,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常常存在消极怠工的状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并未将校本课程开发当成是自己的事情,也并未真正将校本课程开发看成是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动性。

(四)部分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合作意识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依靠个人的力量进行相应的校本课程实践以及研究,并不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导致部分教师存在较为严重的思维定势。他们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时间解决个人不擅长的部分内容,造成整体实践效果差的局面。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集体性。教师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中,不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极易造成事倍功半的状况,也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通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认识到个人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局限性,并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认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双重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让他们充分运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增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教师通过参与具体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到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等等。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以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参与到相应的教学实践中,真正从学生的角度,从评价者的角度,突破个人教学认知的局限,分析个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观念的改变,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打造具有特色的高中学校

各个地区不同,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较强的差异性。高中学校领导通过组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数学授课模式。高中学校可以构建多样性的主体课本授课模式,即可以结合具体教学情况,让学生、家长参与到相应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调整,构建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模式。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师可以构建具有评价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即构建“实践,评价,再实践”的校本课程体系,从实际的教学角度入手,进行相应课程的构建,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促进校本课程的完善,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并在此过程中,以此为标准,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的重要依据,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原则一:“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高中数学教师在构建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并在此过程中,落实“生本理念”,真正从实际的学情出发,从本校的教学状况着手,并在此过程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构建具有自主性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最终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也能促进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原则二: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要真正落实这些观念,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高中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激发他们学习的能动性。第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授课模式,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感。第三,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了解个人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摸索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凝结各方面的力量,比如,运用网络,寻求校方的支持,并与同事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问题探究中,真正构建符合学校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友良.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2]俞昕.高中“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研究,2017(11).

[3]骆魁敏.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建模课程整合的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16(07).

[4] 张晓华.高中数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误区及思考[J].教育探索,2017(31).